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⑤,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⑥。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⑦,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⑧,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⑨,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或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孔光之去其稿之所言,其在正邪,未可知也,其焚之而惑后世,庸讵知非谋己之奸计乎?或曰:“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令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益知其贤云,岂非然哉!岂非然哉!
作者曾巩资料
曾巩的诗词全集_曾巩的诗集大全,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 查看详情>>
曾巩古诗词作品: 《扬颜·扬雄纂言准仲尼》 《将之浙江延祖子山师柔会别饮散独宿空亭遂书》 《次李秀才得鱼字韵》 《夜出过利涉门》 《寄人·懒听诗书散满床》 《杂诗·少年百事锐》 《山槛小饮·变秋长云豪》 《首夏·乱崖蒸润滴嵯峨》 《赏南枝·暮冬天地闭》 《咏史·仲尼一旅人》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的相关诗句
- 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 - 曾巩 - - 《》
-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 - - 曾巩 - - 《》
曾巩的名句
-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 - - 曾巩 - - 《》
-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 - 曾巩 - - 《》
-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 - - 曾巩 - - 《》
-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 - 曾巩 - - 《》
- 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 - 曾巩 - - 《》
-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 - 曾巩 - - 《》
- 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 - 曾巩 - - 《》
- 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 - - 曾巩 - - 《》
-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 - 曾巩 - - 《》
-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 - 曾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