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12,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13。蒲14苇莲芡15,有江湖之思;椅16桐桧17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18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菇19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20移守吴兴21,由宋22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23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30皋31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32,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33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34绝俗35之讥,怀禄36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37园于汴、泗38之间,舟车冠盖之冲39。凡朝夕之奉,燕游40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41市朝42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43良能44之称,处者皆有节士45廉退46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47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48,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30皋31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32,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33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34绝俗35之讥,怀禄36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37园于汴、泗38之间,舟车冠盖之冲39。凡朝夕之奉,燕游40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41市朝42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43良能44之称,处者皆有节士45廉退46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47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48,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和宋肇游西池次韵》 《赠惠山僧惠表》 《南乡子·有感》 《江城子·相逢不觉又初寒》 《赠上天竺辩才师》 《惠崇春江晚景·两两归鸿欲破群》 《登岘山亭·清风定何物》 《海月辩师·生死犹如臂屈伸》 《题怀素草帖此诗为怀素作》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的相关诗句
-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 - 苏轼 - - 《》
-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 - 苏轼 - - 《》
苏轼的名句
-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 - - 苏轼 - -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 - 苏轼 - - 《》
-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 - 苏轼 - - 《浣溪沙·端午》
- 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 - - 苏轼 - - 《》
-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搢绅 - - 苏轼 - -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
- 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 - 苏轼 - - 《》
- 花香袭杖屦,竹色侵盏斝。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 - 苏轼 - - 《司马君实独乐园》
-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 - - 苏轼 - - 《念奴娇·中秋》
-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 - 苏轼 - -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 - 苏轼 - -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