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表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惑,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来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方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③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④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惑,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来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方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③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④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作者苏辙资料

苏辙的诗词全集_苏辙的诗集大全,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 查看详情>>
苏辙古诗词作品: 《送欧阳辩·我年十九识君翁》 《岁莫·岭南万里归来客》 《楼观·老聃厌世入流沙》 《同王适赋雪》 《次韵答人见寄》 《河上莫归过南湖》 《九日独酌·故国忘归懒问人》 《九日·瓢尊空挂壁》 《白菊·白菊长先黄菊开》 《过登封阎氏园》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的相关诗句
- 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 - 苏辙 - - 《》
-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 - - 苏辙 - - 《》
苏辙的名句
-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 - 苏辙 - - 《》
-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 - 苏辙 - - 《怀渑池寄子瞻兄》
-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 - 苏辙 - - 《》
-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 - - 苏辙 - - 《》
-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 - 苏辙 - - 《》
-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 - 苏辙 - - 《》
-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 - - 苏辙 - - 《》
-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 - 苏辙 - - 《》
-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 - 苏辙 - - 《》
-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 - 苏辙 - - 《怀渑池寄子瞻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