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丙之际著议第六
自周而上,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也;一代之学,皆一代王者开之也。有天下,更正朔,与天下相见,谓之王。佐王者,谓之宰。天下不可以口耳喻也,载之文字,谓之法,即谓之书,谓之礼,其事谓之史。职以其法载之文字而宣之士民者,谓之太史[8],谓之卿大夫。天下听从其言语,称为本朝、奉租税焉者,谓之民。民之识立法之意者,谓之士。士能推阐本朝这法意以相诫语者,谓之师儒[11]。王之子孙大宗[12]灵为王者,谓之后王。后王之世之听言语奉租税者,谓之后王之民。王、若宰、若大夫、若民相与以有成[13]者,谓之治,谓之道。若士、若师儒法则先王、先冢宰[14]之书以相讲究者,谓之学。师儒所谓学有载之文者,亦谓之书。是道也,是学也,是治也,则一而已矣[15]。
乃若师儒有能兼通前代之法意[16],亦相诫语焉,则兼综之能[17]也,博闻之资也。上不必陈于其王,中不必采于其冢宰、其太史大夫,下不必信于其民。陈于王,采于宰,信于民,则必以诵本朝之法,读本朝之书为率[18]。
师儒之替[19]也,源一而流百[20]焉,其书又百其流焉,其言又百其书焉。各守所闻,各欲措[21]之当世之君民,则政教之末失[22]也。虽然,亦皆出于其本朝之先王。是故司徒之官之后为儒[23],史官之后为道家老子氏[24],清庙之官之后为墨翟氏[25],行人之官之后为纵横鬼谷子氏[26],礼官之后为名家邓析子氏、公孙龙氏[27],理官之后为法家申氏、韩氏[28]。
世之盛也,登于其朝[28],而习其揖让[29],闻其钟鼓[30],行于其野[31],经于其庠序[32],而肄其豆笾[33],契[34]其文字。处则为占毕弦诵[35],而出[36]则为条教号令,在野则熟其祖宗之遗事,在朝则效忠于其子孙。夫是以齐民不敢与师儒齿[37],而国家甚赖有士。及其衰也,在朝者自昧[38]其祖宗之遗法,而在庠序者犹得据所肄习以为言,抱残守阙[39],纂一家之言[40],犹足以保一邦、善一国。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又曰:“吾不复梦见周公。”[41]至于夏礼商礼,取识[42]遗忘而已。以孔子为儒而不高语前哲王[43],恐蔑本朝以干戾也[44]。
至于周及前汉,皆取前代之德功艺术[45],立一官以世之[46],或为立师[47],自《易》、《书》大训杂家言[48],下及造车、为陶、医、卜、星、祝、仓、庾之属[49],使各食其姓之业[50],业修其旧[51]。此虽盛天子之用心,然一代之大训不在此也[52]。
后之为师儒不然。重于[53]其君,君所以使民[54]者则不知也;重于其民,民所以事君者则不知也。生不荷耰锄[55],长不心吏事[56],故书雅记[57],十窥[58]三四,昭代[59]功德,瞠目[60]未睹,上不与君处,下不与民处。则是士则别有士之渊薮[61]者,儒则别有儒之林囿[62]者,昧王霸之殊统、文质之异尚[63]。其惑也,则且援古以剌今,嚣然有声气矣[64]。是故道德不一,风教不同,王治不下究[65],民隐不上达[66]。国有养士之赀[67],士无报国之日。殆夫[68],殆夫!终必有受其患者,而非士之谓夫[69]?
乃若师儒有能兼通前代之法意[16],亦相诫语焉,则兼综之能[17]也,博闻之资也。上不必陈于其王,中不必采于其冢宰、其太史大夫,下不必信于其民。陈于王,采于宰,信于民,则必以诵本朝之法,读本朝之书为率[18]。
师儒之替[19]也,源一而流百[20]焉,其书又百其流焉,其言又百其书焉。各守所闻,各欲措[21]之当世之君民,则政教之末失[22]也。虽然,亦皆出于其本朝之先王。是故司徒之官之后为儒[23],史官之后为道家老子氏[24],清庙之官之后为墨翟氏[25],行人之官之后为纵横鬼谷子氏[26],礼官之后为名家邓析子氏、公孙龙氏[27],理官之后为法家申氏、韩氏[28]。
世之盛也,登于其朝[28],而习其揖让[29],闻其钟鼓[30],行于其野[31],经于其庠序[32],而肄其豆笾[33],契[34]其文字。处则为占毕弦诵[35],而出[36]则为条教号令,在野则熟其祖宗之遗事,在朝则效忠于其子孙。夫是以齐民不敢与师儒齿[37],而国家甚赖有士。及其衰也,在朝者自昧[38]其祖宗之遗法,而在庠序者犹得据所肄习以为言,抱残守阙[39],纂一家之言[40],犹足以保一邦、善一国。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又曰:“吾不复梦见周公。”[41]至于夏礼商礼,取识[42]遗忘而已。以孔子为儒而不高语前哲王[43],恐蔑本朝以干戾也[44]。
至于周及前汉,皆取前代之德功艺术[45],立一官以世之[46],或为立师[47],自《易》、《书》大训杂家言[48],下及造车、为陶、医、卜、星、祝、仓、庾之属[49],使各食其姓之业[50],业修其旧[51]。此虽盛天子之用心,然一代之大训不在此也[52]。
后之为师儒不然。重于[53]其君,君所以使民[54]者则不知也;重于其民,民所以事君者则不知也。生不荷耰锄[55],长不心吏事[56],故书雅记[57],十窥[58]三四,昭代[59]功德,瞠目[60]未睹,上不与君处,下不与民处。则是士则别有士之渊薮[61]者,儒则别有儒之林囿[62]者,昧王霸之殊统、文质之异尚[63]。其惑也,则且援古以剌今,嚣然有声气矣[64]。是故道德不一,风教不同,王治不下究[65],民隐不上达[66]。国有养士之赀[67],士无报国之日。殆夫[68],殆夫!终必有受其患者,而非士之谓夫[69]?
作者龚自珍资料
龚自珍的诗词全集_龚自珍的诗集大全,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 查看详情>>
龚自珍古诗词作品: 《已亥杂诗·不容水部赋清愁》 《人月圆·绿珠不爱珊瑚树》 《游山五岳东道主》 《已亥杂诗·词家从不觅知音》 《醉太平·长吟短吟》 《忆瑶姬·唳鹤吟鸾》 《已亥杂诗·凤泊鸾飘别有愁》 《驿鼓·河灯驿鼓满天霜》 《已亥杂诗·荷衣说艺斗心兵》 《已亥杂诗·本朝闽学自有派》
乙丙之际著议第六原文及翻译赏析
注释著议:书面的议论。本文朱之榛刻本题为《治学》,即论做学问。“自周而上”五句:作者提出,一个朝代的政治就是这个朝代的学术,这个政治与学术关系的观点是可贵的;但他又认为一代的学术是由帝王所开创,这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治:治国方法亦可解释为政治,但与我们今天讲的“政治”这一概念含...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官僚大地主顽固派竭力推崇朱理学,并且厉行高压与利诱相结合的文化政策,使许多知识分子走上了“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鲁迅:《无声的中国》)这样一条脱离现实政治斗争的道路。一些反动儒生更宣传复古倒退,主张开历史倒车,“援古以刺今...
文言文《乙丙之际著议第六》名句翻译赏析
- 有天下,更正朔,与天下相见,谓之王。佐王者,谓之宰 - - 龚自珍 - - 《乙丙之际著议第六》
- 自周而上,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也;一代之学,皆一代王者开之也 - - 龚自珍 - - 《乙丙之际著议第六》
文言文《乙丙之际著议第六》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郭淮传》 - - 陈寿 - -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建安中举孝廉,除平原府丞。文帝为五官将,召淮署为门下贼曹,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从征汉...
- 文言文《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 - 刘向 - -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史黶谓周君曰:“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敢绝塞而伐韩者,信...
- 文言文《史浩传》 - - 脱脱 - - 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三十年,除权建王府教授。会金主亮犯边,下诏亲征。时两淮失守,建王...
- 文言文《列女传》 - - 房玄龄 - -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有志节。初适扶风马元正,元正卒,为玄盛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
- 文言文《崔挺传》 - - 魏收 - -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幼孤,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三世同居,门有礼让。于后频值饥...
- 文言文《遗黄琼书》 - - 无名氏 - - 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 文言文《刘玄佐传》 - - 欧阳修 - -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
- 文言文《贾居贞传》 - - 宋濂 - - 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年十五,汴京破,奉母居天平。甫冠,为行台从事。时法制未立,人以贿赂相交结。有馈黄金五...
- 文言文《宝界山居记》 - - 归有光 - -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
- 文言文《楚人献鱼》 - - 刘向 - - 楚人有献鱼楚王者曰:“今日渔获,食之不尽,卖之不售,弃之又惜,故来献也。”左右曰:“鄙哉!辞也。”楚王曰:“子不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