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反经 > 下卷 > 将体

反经

反经

《反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是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反经》由唐人赵蕤著,具文学、史料、镜鉴三重价值。原名《长短经》,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

反经章节目录:《上卷》 《下卷

将体

书籍:反经章节:下卷更新时间:2017-02-20
《万机论》曰:“虽有百万之师,临时吞敌,在将也。”吴子曰:“凡人之论将,恒观之于勇。勇之于将,乃万分之一耳。”故《六韬》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为动。”孙子曰:“将者,勇、智、仁、信、必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人;必,则无二心。此所谓“五才”者也。

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谓之气机。道狭路险,名山大塞,十人所守,千人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分散其众,使君臣相怨,是谓事机。车坚舟利,士马闲习,是谓力机。此所谓“四机”者也。

夫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将忧则内疑(将有忧色,则内外相疑。故曰不相信也。),谋疑则敌国奋(多疑则计乱,乱则令敌国奋威。)。以此征伐,则可致乱。

故将,能清,能静(廉财曰清,不扰曰静。老子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也。”),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受贤于群英之中,若越纳范蠡、齐纳宁戚之类也。),能采善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栽厄难(险、难、厄,皆悉明之。),能制军权。

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将有不合去者,慰诱还之,若萧何追韩信。),冤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士卒若卑贱者,贵之。昔吴起下与士卒同衣食是也。),强者抑之,敌者残之(卑中有贱,而敌贵者,乱上下之礼,残杀之。),贪者丰之(悬赏以丰其心,所以使贪。),欲者使之(临敌将战,有欲立功名,有欲利敌人者,皆许而使之,所谓使勇使贪。),畏者隐之(士卒有所畏惧者,隐蔽于后,勿使为军锋,军败由锋怯。),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有谗斗者,覆信之。),毁者复之(官职有毁废者,则修而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服者活之(首服罪者,活之。),降者说之(说,舍。)。

获城者割之(赏功臣也),获地者裂之(赐功荣者),获国者守之(得其国,必封贤以守之。昔吴伐越,得而不守,所以终败也。)。获厄塞之,获难屯之,获财散之。

敌动伺之,敌强下之(敌阵强则下之,勿与战。若齐师伐鲁,鼓之,曹刿不动。三鼓,破齐,下之。),敌凌假之(敌之威势凌吾而来,宜持重以待之,勿与战。楚凌汉,求战一决,汉祖知弱,不许之,是也。),敌暴安之(敌人为暴虐之行,则安之劝之,所以怒我众也。昔燕伐齐田单,不下,燕师掘齐人冢墓,田单安劝之。),敌悖义之(敌为悖乱之事,则随有义以待之,彼悖我义,故克之。),敌睦携之,顺举挫之(举顺以挫逆也),因势破之,放言过之(放过恶言,以诬诈敌人,以怒己众也。),四网罗之。此为将之道也。

故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纵,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赏罚不明,善恶无异,则有功之臣皆懈倦也。)。将专己,则下归咎(专己自任,不与下谋,众皆归罪于将而责之。);将自臧,则下少功(臧,善也。将自伐勋,忘下自用者,故曰少功也。);将受谗,则下有离心;将贪财,则奸不禁(上贪,则下盗也。);将内顾,则士卒淫(内顾,思妻妾也。)。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试(试,法也。);有三,则军乖背;有四,则祸及国。

《军志》曰:将谋欲密,士众欲一(将众如一体也),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群心结(结如一也);攻敌疾,则诈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以外窥内,则祸不制(窥,见也。谋泄,则外见己情之虚实,其祸不可制也。);财入营,则众奸会(凡为军,使外人以财货入营内,则奸谋奄集其中心。)。将有此三者,军必败。

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虑,不能从谋,故去之。);将无勇,则吏士恐(将怯,则下无所恃,故恐也。);将迁怒,则军士惧。虑也,谋也,将之所重;勇也,怒也,将之所用。故曰: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人,可烦也。此五者,将军之过,用兵之灾。

故凡战之要,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刑用权,则不劳而功兴也。其将愚而信人,可谋而诈;贪而忽名,可货而赂;轻变,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贫而桀,可离而间;将怠士懈,可潜而袭。智而心缓者,可迫也;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诱也;贪而喜利者,可袭也、可遗也。仁而不忍于人者,可劳也;信而喜信于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心喜用于人者,可使人欺也。此皆用兵之要,为将之略也。

将体相关文章

  • 还师》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兴师百万,日费千金。”王子曰:“四人用虚,......
  • 掩发》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以利动之,以卒......
  • 奇正》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太公曰:“不能分移,不可语奇。”孙子曰:“兵以正合,......
  • 利害》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又曰:&ldquo......
  • 变通》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何以明之?魏与赵攻韩......
  • 围师》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围师必阙。”何以明之?黄巾贼韩忠据宛,朱隽、张......
  • 先胜》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何以明之......
  • 蛇势》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语曰:“投兵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胡越何患乎异心。&rd......
  • 格形》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安能动之。”又曰:“攻其所必趋。”......
  • 伐交》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善用兵者,使交不得合。”何以明之?昔楚莫敖将盟......
  • 攻心》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何以明之?战国时有说齐王......
  • 势略》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又曰:“水之弱,至于......
  • 料敌》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夫两国治戎,交和而舍,不以冥冥决事,必先探于敌情。故孙子曰:“......
  • 将体》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万机论》曰:“虽有百万之师,临时吞敌,在将也。”吴子曰......
  • 五间》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周礼》曰:“巡国传谍者,反间也。”吕望云:“间,构......
  • 水火》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经》曰:“以水佐攻者强,以火佐攻者明。”是知水火者,兵......
  • 地形》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三曰地利。地利者,远近、险易、广狭、生死也。故不......
  • 天时》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二曰天时。天时者,阴阳、寒暑,时节制也。”《司......
  • 教战》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孔子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故知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前......
  • 禁令》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专亲而罚不......
  • 道德》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夫兵不可出者三: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
  • 结营》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太公曰:“出军征战,安器置阵,以六为法。”(六者,谓六百步,......
  • 练士》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夫王者帅师,必简练英雄,知士高下,因能授职。各取所长,为其股肱羽翼,以......
  • 出军》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赵子曰:“《诗》云‘允文允武’,《书》称‘乃......
  • 定名》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夫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言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
  • 傲礼》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左传》曰:“无傲礼。”《曲礼》曰:“无不敬。&rd......
  • 势运》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百六之运,推迁改移,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君子小人,无贤不肖,至人无可......
  • 量过》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议曰:杨恽书云:“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人者,士大夫之行也。遑......
  • 息辩》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议曰:夫人行皆着于迹,以本行而征其迹,则善恶无所隐矣。夫辩者焉能......
  • 诡俗》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夫事有顺之而失义,有爱之而为害,有恶于己而为美,有利于身而损于国者......
  • 善亡》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议曰:世有行善而反亡者。)《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rd......
  • 卑政》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刘厉云:“日月至光至大,而有所不遍者,以其高于万物之上也。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