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
解脱生死
回头说到正题,孔子说“吾谁欺?欺天乎?”用土话来说,就是“你为什么替我摆这个臭架子?反而替我丢了人!”的意思。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孔子的态度,子路对他恭敬,而他责备子路,当然没有像我们那样用土话痛快地骂子路一顿,他反而是“引咎自责”的态度,觉得自己没有把子路教育好,所以说“吾谁欺?欺天乎?”
下面又申述理由:“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他说我与其以君臣的关系,死在臣子的手边,还不如以师生的关系,死于你们学生的手边更好些。这个话假如没有到那个位置去体会,是不知道的。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过,有些帝王死了好可怜,曾有好几个帝王死了以后,尸体发臭,生虫没人管,几个儿子,去争着当皇帝,真还不如一个老百姓。明朝的崇祯皇帝,最后亡国自尽的时候,拿起宝剑要杀公主,公主年纪小,跪下来问自己有什么罪,皇帝说你没有罪,错在作了皇帝的女儿。这便同南北朝时刘宋顺帝所说:“愿后身世世勿生帝王家。”是一个道理。所以一个人死得光明磊落、痛痛快快很难。我有些朋友,其中学佛、学道,或打坐的来问我修道的工夫,我总是劝他们不要搞这一套,是有这种方法,但做不到,也不要想成佛成仙,一个人健康快乐的活着,死的时候干脆利落,不牵累别人、不拖累自己,就是第一等人。这个话也是经验中得来的。因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许多老朋友真可怜,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所以不要拖累别人,不要拖累自己。如何安排自己将来的死,最好找一个洞,先进去睡好,自己差不多了,搬块石头把洞门一堵,好了。否则拖累别人很痛苦。不过,这也不够解脱,倒不如梁启超说的:“求仁得仁有何怨,老死何妨死路旁。”
说到这里想起了两位老朋友与殡仪馆的故事。一位是上将军某公,有一次,他说真想在殡仪馆附近,最好隔壁找一幢房子。我问他什么意思。他说有两点理由。第一,老朋友一个个凋零,经常要跑殡仪馆,方便些。第二,有一天自己要去的时候,就走过去了,也方便。第二个朋友也是一位将军,十多年前一个春节,碰到我说,今年真倒楣。我向他为什么?他说刚过年,大正月坐三轮车去吊一个朋友的丧,到了门口付了车钱,那个三轮车夫问道:“先生你还回去不回去?”可真把他气得不得了,大骂车夫:“你才不回去!”不料几个月后,这位朋友真到那里不再回去了。就是这样巧的事情。这是两个故事,也是两种绝对不同的观念。
由这一段,看到孔子思想的通达,他意思说,为什么死还要摆这种排场。第三点,他告诉子路,你怕我死后不得大葬——就是国葬、公葬——得不到你们认为死后的光彩。我们经常看到“生荣死哀”四个字,生的时候享尽了荣华,死后的荣耀,就是大家都会哀痛。可是我们现在到殡仪馆吊丧,有许多人在那里已经没有哀痛之情了。
孔子这里是说,我虽然不得大葬,没有生荣死哀,“予死于道路乎?”我也没有惨死,总是寿终正寝。我们常常看到讣文上有“寿终正寝”这四个字,但现代往往与事实不符,因为现在的人都是死在医院,有几个寿终正寝的?古代说寿终正寝,是指死在自己的房间里,断气以后,才抬到正门的大厅上,所以是寿终正寝。现在都死在医院,送到太平间,哪来的正寝?还有现在殡仪馆中,有许多太太挽丈夫,儿子挽父母的挽联,都不合理的。因为照古礼,自己是当事人,没有心情在文学境界上作诗作联,所以亲人是没有挽联的。若是自己不会写,由别人代写,更是莫名其妙。挽联要与死者有感情才挽得出来,与之毫无感情,怎么代写?有感情的自己写,很简单。白话的:“你死了,我也快来了!”或:“你先走一步,我会跟来的,你安心的去吧!”不很好吗?所以讲到中国文化,目前许多地方都是问题。可是我们在这里,看到孔子对于他自己的生死,却看得非常平淡。
下面又申述理由:“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他说我与其以君臣的关系,死在臣子的手边,还不如以师生的关系,死于你们学生的手边更好些。这个话假如没有到那个位置去体会,是不知道的。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过,有些帝王死了好可怜,曾有好几个帝王死了以后,尸体发臭,生虫没人管,几个儿子,去争着当皇帝,真还不如一个老百姓。明朝的崇祯皇帝,最后亡国自尽的时候,拿起宝剑要杀公主,公主年纪小,跪下来问自己有什么罪,皇帝说你没有罪,错在作了皇帝的女儿。这便同南北朝时刘宋顺帝所说:“愿后身世世勿生帝王家。”是一个道理。所以一个人死得光明磊落、痛痛快快很难。我有些朋友,其中学佛、学道,或打坐的来问我修道的工夫,我总是劝他们不要搞这一套,是有这种方法,但做不到,也不要想成佛成仙,一个人健康快乐的活着,死的时候干脆利落,不牵累别人、不拖累自己,就是第一等人。这个话也是经验中得来的。因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许多老朋友真可怜,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所以不要拖累别人,不要拖累自己。如何安排自己将来的死,最好找一个洞,先进去睡好,自己差不多了,搬块石头把洞门一堵,好了。否则拖累别人很痛苦。不过,这也不够解脱,倒不如梁启超说的:“求仁得仁有何怨,老死何妨死路旁。”
说到这里想起了两位老朋友与殡仪馆的故事。一位是上将军某公,有一次,他说真想在殡仪馆附近,最好隔壁找一幢房子。我问他什么意思。他说有两点理由。第一,老朋友一个个凋零,经常要跑殡仪馆,方便些。第二,有一天自己要去的时候,就走过去了,也方便。第二个朋友也是一位将军,十多年前一个春节,碰到我说,今年真倒楣。我向他为什么?他说刚过年,大正月坐三轮车去吊一个朋友的丧,到了门口付了车钱,那个三轮车夫问道:“先生你还回去不回去?”可真把他气得不得了,大骂车夫:“你才不回去!”不料几个月后,这位朋友真到那里不再回去了。就是这样巧的事情。这是两个故事,也是两种绝对不同的观念。
由这一段,看到孔子思想的通达,他意思说,为什么死还要摆这种排场。第三点,他告诉子路,你怕我死后不得大葬——就是国葬、公葬——得不到你们认为死后的光彩。我们经常看到“生荣死哀”四个字,生的时候享尽了荣华,死后的荣耀,就是大家都会哀痛。可是我们现在到殡仪馆吊丧,有许多人在那里已经没有哀痛之情了。
孔子这里是说,我虽然不得大葬,没有生荣死哀,“予死于道路乎?”我也没有惨死,总是寿终正寝。我们常常看到讣文上有“寿终正寝”这四个字,但现代往往与事实不符,因为现在的人都是死在医院,有几个寿终正寝的?古代说寿终正寝,是指死在自己的房间里,断气以后,才抬到正门的大厅上,所以是寿终正寝。现在都死在医院,送到太平间,哪来的正寝?还有现在殡仪馆中,有许多太太挽丈夫,儿子挽父母的挽联,都不合理的。因为照古礼,自己是当事人,没有心情在文学境界上作诗作联,所以亲人是没有挽联的。若是自己不会写,由别人代写,更是莫名其妙。挽联要与死者有感情才挽得出来,与之毫无感情,怎么代写?有感情的自己写,很简单。白话的:“你死了,我也快来了!”或:“你先走一步,我会跟来的,你安心的去吧!”不很好吗?所以讲到中国文化,目前许多地方都是问题。可是我们在这里,看到孔子对于他自己的生死,却看得非常平淡。
上一篇:卖不出去的无价宝
下一篇:大丈夫当如是乎?
解脱生死相关文章
- 《赞元禅师与王安石》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再说,由“可与共学”到“未可与权”这三句话......
- 《圣人之道与才》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这......
- 《三达德的重心》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孔子说到人格修养的三个重点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意气凌云》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是讲学问之道,除了知识以外,要注意气节的培养。气节是人格的中......
- 《高帽压人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这位朋友说的笑话,虽然非常刻薄,但他的经验阅历非常多,对事情看得非......
- 《勿轻后学》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因此孔子又对学生们讲到对年轻人的观感: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
- 《学而有成之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孔子说在他的学生中,能依照他的教导去做......
- 《女人未必皆祸水》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这里是另起一节。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里面说的色,包......
- 《水流花谢两无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这里讲,为了体会得更亲切一点,就......
- 《不落醉梦中》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说孔子平常的生活: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
- 《卖不出去的无价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文章,转了一个气势。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 《解脱生死》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回头说到正题,孔子说“吾谁欺?欺天乎?”用土话来说,就是&l......
- 《大丈夫当如是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继续说孔子作人外世的态度: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
- 《见与师齐 减师半德》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跟着说孔子教育人的态度:“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注......
- 《不见顶相》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引用了颜回对孔子的赞叹: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
- 《行为心理学》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再叙述孔子的行谊: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
- 《古之学者为己》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是孔子的学生琴子开。他说,孔子说“......
- 《良冶之门多钝铁》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 《礼的变态》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是讲孔子的思想: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
- 《历史文化先驱》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下面继续叙述孔子。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
- 《利害交关的生命意义》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罕 - - 第九篇《子罕》,可以说是第五篇《公冶长》、第六篇《雍也》两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