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阅微草堂笔记章节目录:《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卷七如是我闻(一)》 《卷八如是我闻(二)》 《卷九如是我闻(三)》 《卷十如是我闻(四)

遇冥吏者

书籍:阅微草堂笔记章节:卷二滦阳消夏录(二)更新时间:2017-02-20
族祖雷阳公言,昔有遇冥吏者,问命皆前定,然乎?曰:然。然特穷通寿夭之数,若唐小说所称预知食料,乃术士射覆法耳。如人人琐记此等事,虽大地为架,不能庋此簿籍矣。问定数可移乎?曰:可。大善则移,大恶则移。问孰定之孰移之,曰:其人自定自移,鬼神无权也。问果报何有验有不验,曰:人世善恶论一生,祸福亦论一生,冥司则善恶兼前生,祸福兼后生,故若或爽也。问果报何以不同?曰:此皆各因其本命。以人事譬之,同一迁官,尚书迁一级则宰相,典史迁一级不过主簿耳。同一镌秩,有加级者抵,无加级则竟镌矣。故事同而报或异也。问何不使人先知?曰:势不可也。先知之则人事息,诸葛武侯为多事,唐六臣为知命矣。问何以又使人偶知?曰:不偶示之,则恃无鬼神而人心肆,暖昧难知之处,将无不为矣。先姚安公尝述之曰:此或雷阳所论,托诸冥吏也,然揆之以理,谅亦不过如斯。

遇冥吏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