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江神子·冬景》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满庭芳·三十三年,飘流江海》 《谐音《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 《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次韵赠清凉长老》 《答径山琳长老》 《霅上访道人不遇》
点绛唇·红杏飘香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点绛唇·红杏飘香》赏析_作者苏轼,其内容如下:东坡才大如海,其词堂庑亦大。如“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固然极富创新之局面,而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深具传统之神理。此首《点..
古诗《点绛唇·红杏飘香》注释译文_作者苏轼,其内容如下: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 ⑵烟翠:青蒙蒙的云雾。缕:线。形容一条一条下垂的柳枝。 ⑶朱户:红色的门窗,多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⑷烛影摇风:灯烛之光映..
苏轼的诗词大全
- 1. 古诗《洞仙歌·咏柳》 - - 苏轼- -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画?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
- 2. 古诗《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 - - 苏轼- - 岩垂匹练千丝落,雷起双龙万物春。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绝景中人。
- 3. 古诗《次韵聪上人见寄·前身本同社》 - - 苏轼- - 前身本同社,宿业独临边。一悟镜空老,始知圆泽贤。归心忘犊佩,生术寄羊鞭。不似欧阳子,空留六一泉。
- 4. 古诗《次韵陈履常雪中》 - - 苏轼- - 可怜扰扰雪中人,饥饱终同寓一尘。老桧作花真强项,冻鸢储肉巧谋身。忍寒吟咏君堪笑,得暖欢呼我未贫。坐听屐声知有路,拥裘来看玉梅春。
- 5. 古诗《赠梁道人·采药壶公处处过》 - - 苏轼- - 采药壶公处处过,笑看金狄手摩挲。老人大父识君久,造物小儿如子何。寒尽山中无历日,雨斜江上一渔蓑。神仙护短多官府,未厌人间醉踏歌。
- 6. 古诗《东川清丝寄鲁冀州戏赠》 - - 苏轼- - 鹅溪清丝清如冰,上有千岁交枝藤。藤生谷底饱风雪,岁晚忽作龙蛇升。嗟我虽为老侍従,骨寒只爱布与缯。床头锦衾未还客,坐觉芒刺在背膺。岂如髯卿晚乃贵,福禄正似川方增。醉中倒著紫
- 7. 古诗《浣溪沙·白雪清词出坐间》 - - 苏轼- -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仔细更重看。
- 8. 古诗《鹊桥仙·七夕》 - - 苏轼- -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呆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9. 古诗《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 - 苏轼- - 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
- 10. 古诗《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 - - 苏轼- - 従来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两过春。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细雨晴时一百六,画船鼍鼓莫违民。草长江南莺乱飞,年来事事与心违。花开后院还
苏轼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 - - - 苏轼 - - -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
- 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 - - 苏轼 - - -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 - - 苏轼 - - - 《宿九仙山·风流王谢古仙真》
-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 - - 苏轼 - - - 《南堂·扫地焚香闭阁眠》
-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 - - 苏轼 - - - 《陌上花·生前富贵草头露》
-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 - - 苏轼 - - - 《》
-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 - - 苏轼 - - - 《》
-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 - - 苏轼 - - - 《》
-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 - 苏轼 - - -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 - - 苏轼 - - -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