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曲赏析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出自:登山曲 更新时间:2017-06-08

但有山色而无水光,景色虽佳,总感欠缺。故下句紧接着写水。以“澜光”喻水,以“碧”形容水边的堤岸,中间着一“媚”字,把“澜光”、“碧堤”的生机活活画出,让读者仿佛看到一泓清水,波光粼粼,水边长堤含青滴翠,景色十分生动、鲜明而优美。游人乐此将陶然忘归了。这二句写静景,下面二句写动景更奇。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后句按文意应是“云行低芳树”。“荡”、“低”二字,赋予无生命的“风”“云”以生命和感情。使你觉得,这风很顽皮,他似乎在故意提弄飞莺,使莺不能自主飞翔,而被风“荡”得“飘”“乱”起来。而天上的行云,也被春树的芬芳所吸引,在低就贴近着春树而飘过。

前四句写景,字少意多,景象广阔。天气晴朗,山色青秀,春水涟漪,长堤献碧,黄莺因风弄羽,芳树招惹行云。春景如画,人在画中。

接着两句“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由写景转叙游,“暮春”一语总括前四句写景,并提示下文。阴历三月为暮春,这时,春寒将尽,夏暑未临,山野叶茂草长,万物生机勃勃,正是游人脱去寒衣,换上轻装,登临游赏的大好时节。诗人穿上美丽的衣服,沿着山路向高处攀登,“丹梯”指山路。

“升峤”四句由叙游转抒情。诗人“凌丹梯”登上高山,纵目远眺,确是气势辽阔,景象万千。眼底所见,自非山下景物可比,遂因景起兴,发思古之幽情:近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登上东山,眼底的鲁国变得很渺小了,再登上泰山时,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得渺小了。在孔子之前,齐国景公游牛山,看到山北面自已的齐国时,流着眼泪说:人生短暂,光阴就这样流逝了。其实,诗人并非只是思古,而是借古抒情:孔子是旷古唯一的贤圣,他登上高山,能把天下国家看得微不足道;景公是大国的君主,他登上高山也会产生人生短暂之感,言外之音是:我辈为什么还要竞奔于功名利禄之途,而不珍惜这短暂的人生和大好时光呢?

末二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语意作结。“王孙”泛指贵族子孙,这里指隐士。“萋萋”,茂盛。《招隐士》极言深山老林环境险恶,招募隐士出山做官。谢脁在此反用其意,是说:山景风光如此美好,士子正好来此隐居恣意游赏。末两句,不悦于官,羡慕归隐之意已溢于言表。

诗旨主在记游。写景,景色旖旎;记游,如历其境;思古,幽情渺邈;抒志,情趣超然。语言雅致,意境高远。

登山曲: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0763.html

谢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77.html

临高台这是一首用乐府题写的去国怀乡之作。清闻人倓《古诗笺·临高台》注:“若齐谢朓,但言临望伤情而已。”此说甚是。这首诗写于荆州,当时诗人为随王萧子隆的文学侍从。据《文选·谢朓·游东田》李善注:谢朓有庄园在京城建康东首的钟山脚下。

此诗题下注:“时为随王(萧子隆)文学”,总题曰《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现成为次》,乃永明八年(490)岁末居京时作。诗中所写千里思归、长忆故乡等,均想象之辞。

作者谢朓资料

谢朓

谢朓的诗词全集_谢朓的诗集大全,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 查看详情>>

谢朓古诗词作品: 《齐雩祭歌·奠春酒》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从戎曲》 《祀敬亭山春雨》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咏鸂鶒·蕙草含初芳》 《奉和随王殿下诗·分悲玉瑟断》 《纪功曹中园》 《和何议曹郊游诗·江皋倦游客》 《始出尚书省诗

《登山曲》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