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朝诗人 > 阴铿的诗 > 晚出新亭 >注释译文的意思

晚出新亭注释译文

朝代:南北朝 作者:阴铿 出自:晚出新亭 更新时间:2017-06-13

注释

⑴离悲:离别的悲愁。

⑵盖:车盖。此处指退潮时的波浪。枚乘《七发》:“江水逆流,海水上潮。……波涌而涛落。……其少进也,浩浩岂岂(此二字应加三点水旁),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此句言潮势虽已低落,波涛还像车盖一般。

⑶云昏:指云雾迷漫。不作峰:谓山峰因云雾迷漫而显现不出山峰的形状。

⑷“远戍”句:只听见远处戍楼传来的鼓声,而不见戍楼。戍:防军驻守处。古时兵营中以鼓角纪时,日出日落的时候都击鼓。

⑸这两句意思是说:因为江阔云昏所以闻见只有戍鼓、山松而已。

⑹“九十”句:《战国策·秦策》:“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意为行百里的路途,走了九十里才是一半。此言末路之难。

⑺讵(jù):怎,岂,难道。

白话译文

江水浩荡而去,离愁却袭上心来,真是几重波浪几重悲啊。

尽管江上潮势已经低落,但汹涌翻滚的波涛仍然犹如高张的车盖,水面之上云雾沉沉,无有峰峦之状。

戍鼓之声从远处隐隐传来,顿添几分肃杀之气;远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满目萧索。

如果人的一生九十年,我才刚刚过去一半,现在孤舟远征,可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

晚出新亭: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1419.html

阴铿: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85.html

新亭在建康(今南京市)境内,是朝士们游宴之所。诗的起势不凡,“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首句写景,次句写情。江水浩荡,景象开阔;离愁几重,语调厚重:如此情景交融,使“离悲”的主题从一开始就得到强烈的感染。此诗的发端与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中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正同,开首两句即点出“离悲”的主题。

“潮落”以下四句具体写江行所见所闻。“潮落犹如盖”,描写晚潮。此刻虽已落潮,但水势汹涌,波涛仍然如车盖一般。“云昏不作峰”描写晚云。晚云本当变幻多姿,色彩绚丽,此时却昏淡无光,迷漫一片,不能形成峰峦起伏高低之状。景为情设,情由景生。这两句通过写晚潮的汹涌,写晚云的昏沉,暗示出诗人心潮之不平,心情之沉重。“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通过诗人眺望江岸的见闻,进一步渲染“离悲”的气氛。晚暮中令人心惊的戍鼓之声从远处隐隐传来;远眺江岸,只见寒山老松,满目萧索。“潮落”二句以潮落云昏暗示诗人心潮不平,“远戍”二句则通过戍鼓、寒松一步渲染悲愁的气氛。在这荒寒萧条,满目凄凉的时刻,诗人却不得不孤舟远征,艰难独行,他心中的悲苦是可以想见的。

最后两句自然而然地直抒情怀:“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诗人感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去程中并不艰难的部分,还只走了一半,最艰难的那一段,更是远在天边;就算走完了,还有归程。这样算来,重归真不知是何日之事。这个结尾有一波三折,余意不尽之妙,又呼应开头二句,表现了浓厚的离情。

此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精炼,清新自然,能以浅淡之语道出深浓之情。诗人将落潮、昏云、戍鼓、寒松等景物组合成一幅《天山孤征图》,形象鲜明,意境幽远。此外,这首诗讲求格律,虽然平仄不尽合律,但与唐人的五律已经相当接近了。

作者阴铿资料

阴铿

阴铿的诗词全集_阴铿的诗集大全,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 查看详情>>

阴铿古诗词作品: 《赋咏得神仙诗》 《闲居对雨诗》 《开善寺诗》 《广陵岸送北使诗》 《闲居对雨诗·苹藻降灵祗》 《咏鹤·依池屡独舞》 《侯司空宅咏妓诗》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和登百花亭怀荆楚诗》 《班婕妤怨·柏梁新宠盛

《晚出新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