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注释译文
注释
①残月晓风何处:宋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③秋雨句:用清朱彝尊《转应曲》词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作品译文
窸窣飘零的透着微黄的叶子,纷纷飘落在词人的归路上。那晓风吹动,西天残月,某一个地方,同是弯弯的新月和初秋的寒风,牵挂的人,你还好吗?秋雨被西风吹散,就像我的一半心思,也被西风吹走了,也随远方的人儿。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2714.html
纳兰性德: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44.html
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之情,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这条充满回忆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胸中充满惆怅。暮雨潇潇,秋风乍起,“秋风秋雨愁煞人”,吹得去这般情思,这首词写得细致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还有另一特点,纳兰的词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现的情感也是“愁”,这首词的写法,是要写愁而不直接写愁,而通过其他意象的状态来体现这种情感。
这首词化用了前人的许多意象以及名句,使这首词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觉。如“木叶”这一经典意象最早出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庾信在《哀江南赋》里说“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到杜甫,他在《登高》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意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凉,十分适合抒发悲秋的情绪。“晓风残月何处”则显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半西风吹去”又和辛弃疾的《满江红》中“被西风吹去,了无痕迹”同。
这首词和纳兰的其他词比起来,风格相同,仍然是婉约细致,但从版本上看却大有可说之处。这首词几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晓风残月何处”一作“展粉衣香何处”,“消息半浮沉”又作“消息竟沉沉”。且不谈哪一句是纳兰的原句,这考据,现下还难以确定出结果来,但这恰好给读者增加艺术对比的空间。比较各个版本,就“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两句来看,“黄叶”和“木叶”二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都是常见的,然就两句整体来看“木叶纷纷”与“黄叶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围上看,显然前者更为强烈一些,后者增加了一个意象“青苔”,反而导致悲秋情氛的减弱。“晓风残月何处”与“展粉衣香何处”则可谓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词句,在营造意境上比后者更有亲和力,词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迹象;“展粉衣香何处”则可以在对比下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强词的情感程度。
作者纳兰性德资料
纳兰性德的诗词全集_纳兰性德的诗集大全,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一度因避讳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之后又改回纳兰性德之名,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 查看详情>>
纳兰性德古诗词作品: 《摸鱼儿·午日雨眺》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拟古·宛马精权奇》 《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明月棹孤丹·海淀》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南海子·分弓列戟四门开》 《梦江南·新来好》
古诗《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的名句翻译赏析
-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 - 纳兰性德 - -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 - 纳兰性德 - -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 - 纳兰性德 - -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 赏析 - - 纳兰性德
- 古诗《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 创作背景 - - 纳兰性德
- 古诗《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 注释译文 - - 纳兰性德
- 古诗《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赏析 - - 纳兰性德
- 古诗《清平乐·孤花片叶》- -创作背景 - - 纳兰性德
- 古诗《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鉴赏 - - 纳兰性德
- 古诗《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创作背景 - - 纳兰性德
- 古诗《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 -赏析 - - 纳兰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