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注释译文

朝代:现代 作者:陈三立 出自: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 更新时间:2017-06-27

注释

①波势:波浪的形状态势。

②茧素:白色蚕茧抽出的细丝。

译文

月夜泛江,又适逢下露,江面只有微风而无大风。江面起伏的波浪其形状态势就像一排排横卧江面的水牛一样。

一轮明亮皎洁的秋月正悬挂中天,向江面洒下清冷的银色的光辉,恍如雪白的蚕丝,把我乘坐的一叶轻舟包裹着。

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4166.html

陈三立: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20.html

古人写诗,十分重视意境的创造。清代诗人陈三立的这首诗意境就非常新颖动人。

诗的前三句连用了三个新奇的比喻,描写出长江月夜的景色。“露气”二字,点出时令正值白露横江的秋季。在这“露冷流萤湿不飞”(汤显祖)的秋夜里,诗人的皮肤接触到漂浮在江面的露气,只觉得微微有点凉意,仿佛有些凉津津的小虫子附著于皮肤上一样;秋天的江面上,本可见到“江间波浪兼天涌”(杜甫)的景象,可是,此刻月夜泛江,又适逢下露,江面只有微风而无大风,所以,诗人觉得江面起伏的波浪其形状态势就像一排排横卧江面的水牛一样;此刻,一轮明亮皎洁的秋月悬挂中天,向江面洒下清冷的银色光辉,恍如一大团雪白的蚕丝,把诗人乘坐的一叶轻舟包裹着。如此境界,真是清朗静谧极了!

这首诗,仅寥寥二十字,却给人以浓郁的美感,主要得力于诗人接连运用这三个新颖奇妙而又和谐一致的比喻。“如微虫”细腻地表达了皮肤的触觉,“如卧牛”、“如茧素”则生动描摹出特定环境中的视觉。前者化动为静,后者形色毕现。如果把比喻视作思维的珍珠的话,这一连串比喻则编织成了一串闪光的珍珠项链,使江面的露气、波浪、月光交织成了一幅冷色调的画面。末句诗著一“裹”字将诗人也带进画面里,更形成了物我交融的境界。诗人虽未用一字直接抒情,但透过全诗的形象画面,读者还是不难体会出诗人那“月明如素愁不眠”(李白)的心绪。这种淡淡的哀愁与诗中清冷幽寂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全诗富有艺术魅力的意境。

梁启超曾称赞陈三立“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醲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饮冰室诗话》第十则)这首“有境界自成高格”的诗正是如此。

作者陈三立资料

陈三立

陈三立的诗词全集_陈三立的诗集大全,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 查看详情>>

陈三立古诗词作品: 《初堂歌席戏为二绝》 《愔仲居杭有诗见怀依韵却寄》 《为海客索赠鼓娘刘翠仙·北地佳人刘翠仙》 《寿余寿平同年七十》 《雨花台登山》 《三月三日鹤亭自丹徒至携同宗武公乔布臧及苍》 《王编修泽寰偕族人笃余明经自庐陵游江南携示》 《楼望次韵呈闲止翁》 《桂林李生乞题其曾大父次星大令所作山居图长》 《同闲止杜园晚步湖堤上用前韵

古诗《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的名句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