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聂仪部明妃曲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 作者:李攀龙 出自:和聂仪部明妃曲 更新时间:2017-07-24

注释

①聂仪部:名字待考。仪部:礼部的属官,掌管礼仪、祭祀、宴享等事务。

②明妃曲:乐府曲调名,写王昭君辞别汉富赴匈奴和亲事。明妃,即王昭君。

③天山:指祁连山。

④抱得琵琶马上弹:指王昭君弹琵琶以抒哀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⑤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内,代指匈奴之地。

⑥汉宫:汉朝时候的宫殿。

⑦看(kàn):看见,望见。

白话译文

北国下雪之后,祁连山上北风凛冽。王昭君骑着马儿,演奏琵琶。她已经完全为曲调所吸引了,仰视青海明月,还以为是汉宫月明。

和聂仪部明妃曲: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59396.html

李攀龙: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930.html

诗的开始,粗线条地展示了边地的风光。铺天盖地的雪淹没了塞外绵亘不尽的群山,继雪而起的北风呼啸着,将大地可能有的一切吹伏在地……。“天山雪后”一句,用笔简洁,唤出的图景却是无限的。

就在这漫无边际的背景深处,一个坐在马背上拨弹琵琶的女子形象出现了。琵琶作为一种乐器,可以弹奏出缓急高低不同,如珠玉落盘、流水幽咽般的曲调,为此,它曾使唐代那位谪居江州的司马为之泪湿青衫。那么,在这首诗中,通过这个“抱得琵琶马上弹”的形象,将其中蕴含的真意展现出来。杜甫曾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猜测,王安石则以“含情歌说独元处,传于琵琶心自知”作为交代。这些诗句,都是极高妙、极为人称颂的,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不过,它们毕竟还有一个说不上是弱点、但总觉有些遗憾的特征——作了议论,下了判断。“怨语”也罢,“含情”也罢,都明明白白地点出了昭君弹曲时的心事。

而在这首诗,诗人却不提昭君弹琵琶时作何想,重点落在“曲罢”——曲传达心志的琵琶弹毕,停弦驻马,昭君举目遥看,此际,青海头上的一轮明月,在她眼中变得朦胧了,变得与她在汉宫时所望见的月相似了,她徘徊在这样的月光下,流连难去……诗人看似在着力写这“月”,但“曲罢”二字一一昭君的错觉,不是时时皆有的,而是在弹罢琵琶后这一特定的短暂时间内所有的;换言之,她的错觉,乃是由弹曲而生。然而她弹曲时是何心事,诗人却不点出,意味深长。但诗人虽留下了意味,却不忙于下结论,这是他的含蓄处;而诗人虽不下结论,但他说昭君曲罢乃误以胡月为汉月,又暗示了他的结论,这是他的高妙处。这样的运笔,比之“怨语”、“含情”之说,虽缺乏下断语的胆力,知增长了“千古琵琶”的蕴含。

王昭君在咏史诗中是一个写滥了的题材,但这首既不写昭君之怨,也不写元帝无情,只写昭君身在异域不忘故国,也颇有新意。手法上一反咏史诗以议为主的写法,只描写昭君出塞后的弹曲与望月,通过将青海月当作汉宫月的误觉,突出昭君对故国的眷恋,全诗无一句议论而议论尽蕴含其中。

作者李攀龙资料

李攀龙

李攀龙的诗词全集_李攀龙的诗集大全,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 查看详情>>

李攀龙古诗词作品: 《送子相归广陵》 《夜度娘·侬来星始集》 《东门行》 《长相思·秋风清》 《挽王中丞·幕府高临碣石开》 《挽王中丞》 《塞上曲送元美》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戏呈郭子坤·丹灶几时开》 《寄许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