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春日湖上词句注释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出自:人月圆·春日湖上 更新时间:2017-08-31

⑴碍:遮挡。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天空。

⑵那人如玉,何处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借用意境表达怀念。

人月圆·春日湖上: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2588.html

张可久: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38.html

这是张可久春日寓居西湖时写的一首抒情小令。

“小楼”两句,写从小楼远望。西湖到处是青山,故作者在楼上远望时,被层叠的青山隔断了视线,不能望见遥远的“楚天”(战国时楚国据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故吴越一带亦可泛称“楚天”)。这两句,情调有点惆怅,不但通过意象来表现,而且通过一个“还”字强调出来。“还”字有“又”和“仍”的意思,就是说,本来想眺望远方,不料又被青山妨碍了,不能达到目的;这就显出了懊恼之意。曲文一开头就笼罩了一层低沉不快的情绪绪,从而为下面只体的叙述抒情定下了基调。

“昨宵入梦”三句为叙事,是说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昨天晚上进入到自己的梦境中来了,但她现在却不知在什么地方。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这里借用,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又惆怅的梦境。说它美丽,是因为美人入梦,必有许多旖旎温馨,说它惆怅,是因为醒后相忆,不知她身在何处。那人儿,大概就是他曾经爱恋过的一位女性吧?这种别后酌“分明又向华胥见”(姜夔《踏莎行》),是曾令许多文人才士难堪的,张可久自不能例外。至此,我们回过头来看,就会对开头两句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原来,所谓“遥断楚天遐”,实寓两地分离,同“那人”的关系被隔断之意(遥远的“楚天”下,当是“那人”前此所居之处);而“青山”之碍,就可能包括人事的因素了。作者借景抒情的技巧,于此可见。

幺篇沿着前篇的情感之流继续发展。“门前朝暮”三句,叙述那段时间的生活:朝朝暮暮同自己相对的,只有“秋月”与“春潮”而已。多么寂寞,多么无聊!然而还不止此,“秋月”而曰“无倩”‘,“春潮”而曰“有信”,这就增加了数倍的感伤色彩。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有句云:“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埋怨秋月的无情,这里的“无情秋月”,即用其意。唐代李益《江南曲》说: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埋怨潮来有信,人归无期,这里的“有信春潮”亦用其意。因此,这三句,在叙事写景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是浓厚的。

“看看憔悴”二句,结合暮春景物特征,借“飞花”与“残柳,喻心绪的惆怅,形容的憔悴,‘“飞花”无定著,像心境的摇曳不定;“残柳”有亏缺,像双眉的皱损:败残;这说明作者很善于形容。

这首曲,借暮春景物以抒发怀人的愁思,重在抒情而不是写景,而在情感的表达上又显得形象而含蓄,体现了张可久散曲典雅蕴藉的风格。

作者张可久资料

张可久

张可久的诗词全集_张可久的诗集大全,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号小山;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 查看详情>>

张可久古诗词作品: 《青玉案·柳眠花困春如醉》 《百字令·春日湖上》 《水仙子·怀古》 《人月圆·一冬不见梅花面》 《人月圆·三高祠下天如镜》 《人月圆·松风十里云门路》 《凤栖梧·钓雪亭空人老矣》 《人月圆·兴亡千古繁华梦》 《秦楼月·寻芳屦》 《霜角·沙浅波平

《人月圆·春日湖上》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