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平江百花洲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出自:泊平江百花洲 更新时间:2017-10-13

注释

⑴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百花洲:平江的一个沙洲名。

⑵吴中:指苏州一带地方。

⑶王程:指为帝王差遣办理国事的旅程。胜游:游览佳胜。

⑷半世:半生。三江五湖:江河湖泊的泛称。棹(zhào):船桨。

⑸四泊:四次泊船。

⑹苦见留:依依挽留。

⑺无定处:没有固定的地方。

白话译文

吴中风光的绝妙佳处在苏州,我为王事奔走得便来此一游。

半生间乘船历遍了三江五湖,十年以来四度停泊在百花洲。

两岸的杨柳和我都是旧相识,眼前的白云青山殷勤将我留。

莫怨孤舟东飘西荡了无定处,此身就是无依无靠一叶孤舟。

泊平江百花洲: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0433.html

杨万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318.html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4)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之多;十来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三”对“四”“五”对“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调)。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有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杨万里的诗,活泼自然,富于新意,思想感情则每每不够深沉。这首抒写旅途感受的诗,思想深度原很有限,它的特点仍在轻快清新、洒脱自然。不但颔、颈两联对仗有如行云流水,一气舒卷,就连尾联的直抒人生感慨也显得轻松自如,毫不凝重。这种清畅流易的格调正是杨诗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全诗语言平易朴实,语调流畅,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杨万里资料

杨万里

杨万里的诗词全集_杨万里的诗集大全,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 查看详情>>

杨万里古诗词作品: 《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乌祈酒·入到严州不识田》 《渡太和江·二月初头春向中》 《得园十诗·驱使花枝苦未休》 《绝句·生憎鴈骛只盈前》 《尚长道十年离索杯酒话旧怃然若隔世醉笔》 《送王无咎善邵康节皇极数》 《挽词·亲见卿为月》 《送罗永年西归》 《道旁雨中松

《泊平江百花洲》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