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简析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冰容”:冰一样晶莹的面容。形容梅花孤傲超群的品格,“不入时”:不合时宜,不合世俗的时尚。首联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红梅迟开的原因。诗人抓住红梅不畏严寒,在百花过后的冬季才开放这一特点,把红梅比拟为一位内心世界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美人,它迟迟开放的原因,是因为”怕愁贪睡”,它为什么而怕愁贪睡呢?,是因为担心自己象冰一样晶莹美丽的容貌,会不合世俗的时尚,因而以致于而怕愁贪睡;因此它想用贪睡来摆脱忧愁,所以才不与其它百花一样同时开放,而是”独开迟”。因为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地独自开放,这都是因为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容貌会不合时宜的缘故啊。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故”,故意。“作”,做作,这里当妆扮讲。“小红”:即浅红。“尚余”,“尚“,还是。“余”,剩余,这里作显示,显露,保持之意。“孤瘦“:形容梅花朵稀疏俊逸,梅枝因无叶子而显得孤独细瘦的样子。”霜雪姿“:经受霜雪考验后劲挺的姿态。形容梅花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在诗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浅浅的象桃杏般的红色,这是红梅因“怕”、“恐”,而故意妆扮出的一种从众的姿态。所以,一个“故”字,表明红梅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种被迫的意味在内,是为了和谐入俗的缘故。然而红梅不畏霜雪的本质是不会因此改变的。梅花毕竟是梅花,依然保存其特有的品格:“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虽然故意妆扮出了一点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但是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经受霜雪考验后孤独而细瘦劲挺的姿态。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酒晕: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这里指梅花的红色。无端:无来由。玉肌:玉容。颈联对红梅的内心世界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意思是梅花外表上虽然呈现出了粉红的桃杏色,但那不过是它刚喝过酒,是“酒晕”浮上了“玉肌”的缘故。因为梅花的内心是喜寒的,它的本质是高洁的。“未肯”,二字表示出了梅的孤傲品格。己经适应了寒冷的心,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现在显露出来的一点点浅红的桃杏色,那只不过是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罢了。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诗老”:老诗人,指宋初诗人石曼卿。“梅格”:梅花的品格。“在”:所在。“更”:岂能。“绿叶与青枝”:苏轼《志林》卷十说: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究体也。”苏轼的意思是批评石曼卿的《红梅》诗,只从“无绿叶”和“有青枝”这一点上来,分辨红梅与桃,杏的区别,确实太简单、太乏味了。这是专求形似,而没有抓住红梅的神韵所在,所以苏轼讥之为“至陋”的“村学究体”。尾联是诗人对前人写梅花的误区发议论。认为认识梅花须从梅花独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内在品格或内在精神,来品评。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能够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
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8947.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大致有如下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孔凡礼、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为该词加的标题为《西江月·中秋和子由》,认为此词”绍圣四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儋州“。刘石《苏轼词》只有词牌,没有标题,认为此词”约绍圣四年(1097)中秋作于儋州“。两书作者均认为抒发的是兄弟之情。
二、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作于黄州。洪柏昭《三苏传》认为“谪黄第二年的中秋,苏轼写了首《西江月·黄州中秋》词”。关立勋《宋词精品》也认为是“被贬黄州第二年中秋节所作的词”,并认为词的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作者“北望”是面向汴京,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盖国梁在《唐宋词三百首》中同样认为该词是苏轼谪黄第二年“作于黄州的中秋”。吕观仁在《苏轼词注》中,直接用《黄州中秋》作标题。《宋词精华苏轼词选集》只提供一个注释:一本有标题为“黄州中秋”。《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说此词作于元丰三年。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书黄筌画翎毛花蝶图》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潮中观月·璃玻千顷照神州》 《次韵刘焘抚勾蜜渍荔支》 《移合浦郭功甫见寄》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 《梦雪·残杯失春温》 《泗州僧伽塔》 《出局偶书·急景归来早》 《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有感》
古诗《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的名句翻译赏析
-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 苏轼 - - 《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
-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 - 苏轼 - - 《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
-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 - 苏轼 - - 《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
-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 - 苏轼 - - 《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
《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 - 简析 - - 苏轼
- 古诗《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 -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 -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 - 鉴赏 - - 苏轼
- 古诗《念奴娇·中秋》- -简析 - - 苏轼
- 古诗《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赏析 - - 苏轼
- 古诗《祭常山回小猎》- -注释译文 -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