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创作背景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是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为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冬,词人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当时苏轼与秦观会面,而后在秦淮河上临别对饮。此词便是词人与秦观饮别后的有感之作。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006.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注释
⑴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⑵长淮:指淮河。
⑶隙月:(船篷)隙缝中透进的月光。
⑷汴水:古河名。唐宋时将出自黄河至淮河的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汴水或汴河。
⑸西州:古建业城门名。晋宋间建业(今江苏南京)为扬州刺州治所,以治事在台城西,故称西州。《晋书·谢安传》谓安死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
⑹风鉴:风度识见,也指对人的观察、看相。这句意谓:谁使得秦观这样为我所赏识的优秀人才却被沦落、埋没。
白话翻译
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别后的伤悲。谁让我偏偏在芸芸众生中发现了你,并与你成为朋友,这才酿成了今日分别这样一场烦恼。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再和潜师·化工未议苏群槁》 《浣溪沙·咏橘》 《独游富阳普照寺》 《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 《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 《黄葵·弱质困夏永》 《池上·小池新凿会天雨》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 《九日黄楼作》
古诗《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的名句翻译赏析
-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 - 苏轼 - -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於泪 - - 苏轼 - -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 - 苏轼 - -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 - 苏轼 - -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 赏析 - - 苏轼
- 古诗《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 注释翻译 - - 苏轼
- 古诗《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倦夜·倦枕厌长夜》-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浣溪沙·菊节》-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画堂春·寄子由》-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创作背景 -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