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祝融峰作品注释
①祝融峰: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境内,是南岳衡山的最高峰。
②天风:天空之风。因立高山之巅,风如天上吹来,故云。王守仁《泛海》诗:“波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③扶桑儿:指日本侵略军。扶桑,古国名,在中国之东,因用以指日本。儿有小视、轻蔑之意。
登祝融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01267.html
叶剑英: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403.html
祝融峰,是中国南岳衡山的主峰,在衡山七十二峰中独居其雄。祝融为传说中人物,是燧人氏的后代。燧人氏被认为是第—个会利用火的人,但是他发现了火,却不会保存火种。祝融带领一个部族,在南岳山上过着狩猎的生活,且发明了保存火种的方法。黄帝南巡至此,便封他为管火的“火官”,举之为相,并且靠他制造的兵器打败了九黎氏族。据说祝融死后葬于衡山之顶,祝融峰故此得名。
古人如著名的韩愈、杜甫、孟郊等,登祝融峰时留写了众多的诗作。叶剑英同志的这首诗,与古人的诗句相比,在思想艺术上另具特色。
“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诗的开头,把人带到了—个辽阔空远的意境里。诗人凭高望远,周围的山峰都匍匐在脚下,视线—无遮拦地投向远方,但见天地苍茫,无边无际。高空中的劲风吹动诗人的衣襟,吹荡人的肺腑,使人倍感祖国江山如此多娇,一股豪情油然而起,疏放之气腾溢纸上。
描写祝融峰的高大峻峭的诗句,在古人中有韩愈的“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杜甫的“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还有孟郊的“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等等。其固然形象逼真,但总让人感到似有点直露俗白。叶剑英在这首诗中,同样写祝融峰的气势,却未着祝融峰一字,而把笔墨集中于意境氛围的传染上,避实就虚,更加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让人读之,完全沉浸于那片凌空漂渺、吹拂天风的情境里,但觉胸襟开阔,意气勃发。诗人在此用了一个“渺”字,凝炼含蓄,生动传神。相比于清代谭嗣同的“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荡胸。”虽然意境相似,而叶帅的这首诗手法更为简括,可谓以少胜多。
“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诗人屹立高山之巅,听到在山风吹动下,松林涌起雄浑的涛声,不禁心潮澎湃,激发起扫荡侵略者的决心。据《南史·东夷传》记载:“扶桑在汉国东二万余里。其上多扶桑木,故以为名。”它正好相当于日本于中国的方向,“扶桑”也就成了中国古代对日本国的旧称。作者用“扶桑儿”来称日本侵略军,其憎恨之情,藐视之意溢于言表。作者在此抒发了铲尽日寇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概,反映了抗日卫国的时代精神。触景生情,巧作联想,这正是叶剑英诗词的艺术特色。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历代诗人登高山每每诗情大发,留下了众多的登高咏怀之作,或赞叹景物,或抒发悠情,表现的多是登高赏景的闲情逸致,或个人的失意愁怅。而叶剑英的这首诗,同为登高咏怀,所反映的思想情绪与前人截然不同,诗中表达的是坚持抗战、挫败顽敌的坚强意志和战斗激情,短短20字中凝聚着的是忧国忧民的爱国热血。全诗立意高远,胸怀壮阔,格调豪放,为许多登高咏怀诗所不及。这正是这首诗的思想艺术价值之所在。
作者叶剑英资料
叶剑英的诗词全集_叶剑英的诗集大全,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特色社..... 查看详情>>
叶剑英古诗词作品: 《过五台山·南台山上白云低》 《看方志敏同志手书有感》 《调笑令·会场素描》 《武威·气压低过乌鞘岭》 《决定·母鸡孵鸭蛋》 《送赵君益坚出发水东》 《戎马征程中吟诗抒豪情》 《题扇面》 《长江大桥》 《怀董老》
古诗《登祝融峰》的名句翻译赏析
- 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 - 叶剑英 - - 《登祝融峰》
- 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 - - 叶剑英 - - 《登祝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