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赏析
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以下两句分别写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语浅意深,以俗为雅。以荷花比女子,在唐宋词中屡见不鲜。李珣《临江仙》云:“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陈师道《菩萨蛮》云:“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开。”但它们都离开了荷塘的特定环境,没有具体的形象作为陪衬,而且格调不高。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见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实质是较高雅的,可以娱悦和陶冶人们的性情。就意义来讲,这句话写的是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于层次多,动作性也很强,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芳心只共丝争乱”一句,便是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丝”字指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的丝,即温庭筠《达摩支曲》所云“拗莲作寸丝难绝”的丝。随事生发,信手拈来,以此丝之乱拟彼心之乱,构想绝妙。
下片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的竟被风浪冲散,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接着词笔转而写采莲姑娘寻找失散的伙伴。“露重烟轻”,是具体地描绘暮色。此时天幕渐渐暗下来,暮色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其焦急之情,仓皇之状,令人可以想见。
根据“隐隐歌声归棹远”一句来看,她们已快乐地回家,当然是找到了;而“离愁引著江南岸”,则似若有所失,又像是没有找到。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36988.html
欧阳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4.html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是北宋学者欧阳修所做词作品。这首词从荔枝而联想到唐明皇的宠妃杨贵妃嗜睡荔枝,不远千里之外,快马奔驰,从岭南运荔枝到骊山。以诙谐的笔调,对最高统治者进行了深刻的嘲讽。
作者欧阳修资料
欧阳修的诗词全集_欧阳修的诗集大全,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 查看详情>>
欧阳修古诗词作品: 《题净慧大师禅斋》 《有马示徐无党》 《和陆子履再游城西李园》 《渔家傲·十月轻寒生晚暮》 《岁晚书事·一麾新命古三齐》 《蒙谷·一径崎岖入谷中》 《答梅圣俞莫登楼》 《小圃·桂树鸳鸯起》 《送薛水部通判并州》 《送张如京知安肃军》
古诗《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的名句翻译赏析
-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 - 欧阳修 - -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 - 欧阳修 - -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 - 欧阳修 - -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 - 欧阳修 - -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