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生涯不复旧桑田鉴赏
不管是升平盛世,还是乱世战争,下层农民总是最苦的一部分人。中国的疆土辽阔,每年总有一部分地区受到水旱蝗灾,使百姓流离失所,于是各朝各代,富有同情心的诗人都写下了大量的悯农诗,上自先秦的《诗经》,下至清末,悯农一直是诗歌的主题之一。晁补之这首绝句,也是对农民离乡背井的惨状进行描绘,与众不同的是,他抓住了一个典型的镜头予以披露,更具有说服力。
诗前两句采用渐进式。“生涯不复旧桑田”,破题“流民”二字。植桑种田,是农民的本分,是他们赖以谋生的基础。因为“不复旧桑田”,生涯就没有了着落,只能流亡到外乡,谋求一点糊口的粮食,苟延残生。诗没有写“不复旧桑田”的原因,但这个原因是众所周知的,用不着直接写出来。次句便写流亡者的现状,也是“生涯不复旧桑田”的结果———提着瓦釜荆篮,栖息道边,成了流民。这句刻画很形象。“瓦釜荆篮”,说他们带着的器具很简陋,由此可以想到他们拖儿带女、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已是“诛求穷到骨”的状态;“止道边”,则表现了他们无家可归的惨状。
上两句写流民,但没有出现“人”,只是通过写瓦釜和荆篮,以物代人,更显出人的不堪。流民最大的问题是吃与住,“止道边”写了宿,下文便写他们怎么解决吃。诗以“日暮”二字领句,勾出郊野路边的景象,空间很大,色调很灰暗,已使人产生了压抑和凄凉感。日暮,流民在做什么呢?原来他们拿着简陋的器具,到榆园里去捡青荚来充饥。这是一幅悲惨的流民图。为此,诗人发出了沉重的感叹,说这些小小的榆钱是吃得饱的。诗妙在不直接写他们挨饿,也不写榆钱难以代替食物,却从榆钱的小上来做文章。沈郎钱是种很小很轻的钱,榆荚也一直被人称为榆钱,二者在诗人笔下常常连属作比,如姚合《题梁国公主亭池》“素奈花开西子面,绿榆枝种沈郎钱”,李商隐《江东》“今日春光太飘荡,谢家轻絮沈郎钱”。晁补之在这里把历来被用得带有诗意的称谓,扣紧眼前被流民当食物的情况,力写榆荚的小,用意显得格外的深沉。
流民·生涯不复旧桑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43020.html
晁冲之: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524.html
《忆少年·别历下》,北宋晁补之的词,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写作者离开历下城时的感受,在依依不舍中感叹世事无常,年华易逝。词的上片,起笔叠用三个“无”字,前三句写尽行踪飘零,宦途辗转。“南山”二句继写送故人时的无限依恋。词的下片,“罨画’句赞历下林泉景胜。“算重来”以下,设想今后变迁,不胜感慨。
这首词作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是词人谪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别历下时的抒怀之作。
作者晁冲之资料
晁冲之的诗词全集_晁冲之的诗集大全,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 查看详情>>
晁冲之古诗词作品: 《圃田道中·酒酣驰马笑弯弓》 《谢富察见过》 《和二十二弟》 《忆少年·别历下》 《玉蝴蝶·目断江南千里》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小重山·碧水浮瓜纹簟前》 《次二十一兄韵》 《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临江仙·信州作》
古诗《流民·生涯不复旧桑田》的名句翻译赏析
- 日暮榆园拾青荚,可怜无数沈郎钱 - - 晁冲之 - - 《流民·生涯不复旧桑田》
- 生涯不复旧桑田,瓦釜荆篮止道边 - - 晁冲之 - - 《流民·生涯不复旧桑田》
《流民·生涯不复旧桑田》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流民·生涯不复旧桑田》- - 注释译文 - - 晁冲之
- 古诗《流民·生涯不复旧桑田》- - 创作背景 - - 晁冲之
- 古诗《流民·生涯不复旧桑田》- - 鉴赏 - - 晁冲之
- 古诗《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创作背景 - - 晁冲之
- 古诗《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创作背景 - - 晁冲之
- 古诗《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鉴赏 - - 晁冲之
- 古诗《忆少年·别历下》- -创作背景 - - 晁冲之
- 古诗《摸鱼儿·东皋寓居》- -作品注释 - - 晁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