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隐者一绝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出自:送隐者一绝 更新时间:2020-05-15
首两句从隐者的居所和处境着笔,称扬隐者的德行。“无媒”语出《韩诗外传》:“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原意女子因无人为媒难以出嫁,这里指士予因无人举荐、引进而无法用予世。正因为无汲引者问津,隐者门可罗雀,屋前小路长满了荒草,一片萧索冷落。“革萧萧”暗用汉代张仲蔚事。据《高士传》载,张仲蔚“善属文,好诗赋,闭门养性,不治荣名"。透过萧萧荒革,一个安于索居的隐者形象呼之欲出。自古以来,隐者乐于沽身自好,有意远避这些争名夺利的尘嚣地,“退不丘壑,进不市朝,怡然自守,荣辱不及”(《周书·薛端传》)。清心寡欲,恬淡自适,诗人对隐者的洁行高志,流溢出钦羡、赞许之情。
末两句从白发落墨,生发健拔昂扬的议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与忧愁有着不解之缘。隐者“无媒”,因而怀才不遇。社会的压抑使他产生忧愁,难以排遣的忧愁又使他早生华发。他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痛恨扼杀人才的社会势力,呼唤世间公道。诗人充分理解隐者的心境,他与毖者灵犀相通,命运与共,对人世、对社会有着相同的见解。他以为,世间只有白发最公道,即使是达官贵人的头上也照长不误,决不饶过。不受财富摆布,不向权贵拜倒,不阿谀,不恂私,一切都公平合理,这就是人间的公道。诗中“唯”字,包含言外之意。除了白发,人世间再没有公道可言。社会不平,在诗人笔下得列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针砭。这是理性的批判,是对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有力鞭挞。
全诗随情感的流动、意绪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节奏和语势。前两句如静静溪流平和舒缓,后两句如滔滔江湖激荡喷涌。批判的锋芒直指不公道的封建社会制度,议论警动,憎爱分明,痛快淋漓而又不乏机趣幽默。前人仅以“青楼薄俸"品藻小杜者,由此诗观之,实在是极大的历史偏见和误会。

送隐者一绝: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3069.html

杜牧: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html

①双鲤:代指书信。
②樽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③姜被:《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李贤注引《谢承书》曰:“肱性笃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少,又严厉。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不入房室,以慰母心。”后因以“姜被”指兄弟和兄弟之情
④晏裘:晏子裘。春秋齐相晏婴,以节俭力行著称,着布衣鹿裘以朝。孔子弟子有若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作者杜牧资料

杜牧

杜牧的诗词全集_杜牧的诗集大全,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查看详情>>

杜牧古诗词作品: 《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过魏文贞公宅》 《留题李侍御书斋》 《李给事中敏·晚发闷还梳》 《寄瑉笛与宇文舍人》 《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 《帘·徒云逢剪削》 《襄阳雪夜感怀》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 《不饮赠酒

《送隐者一绝》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