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微意何曾有一毫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出自:谢书·微意何曾有一毫 更新时间:2020-05-25
这是李商隐以诗的形式写给令狐楚的书信,表达他对令狐楚的感谢之情,并试图修补他们之间的裂痕。
此诗前两句起追叙天平幕得令狐楚恩遇,而未曾有些许报谢,故下云“空携”。时诗人任巡官,当亦兼文字之役。因是节镇,而有“奉龙韬”之喻。这句深执谦谦,自称不德。令狐楚对诗人实有再造之恩,多年的关爱,资助他随计应试,无微不至。自恃文才又颇有些傲气的诗人,面对博学位高的老师自称“空携笔砚奉龙韬”,并非客套,而是心悦诚服。诗的后两句借五祖传衣,比自己得令狐楚章奏真传,心存感激,胜过王祥之得吕虔佩刀。前面的深执谦谦同后面的高自期许看似相矛盾,而对于他们师徒来说却是矛盾的统一。因为前面的谦虚是对博学位高恩师的大恩而言,后面的自信是表示决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诗人敢于在短短四句里将两种矛盾对立的思想统一于一篇之中,不只是诗思之精巧,而是有其幸逢恩师栽培的特殊缘由的。
诗人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侧面反映出诗人踌躇满志的心境。全诗语言精练而意蕴悠长。

谢书·微意何曾有一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3846.html

李商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0.html

《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总写楚国的山川地理形势,言其地域广阔,第二句用典,借周失权柄、诸侯坐大之事暗喻唐王朝藩镇割据不服从中央,后两句写楚顷襄王因贪恋美色而忘国恨家仇事,以此暗喻唐代君主沉湎声色而缺乏远图,以表达胸中的愤懑之情。这首咏史诗,嵌入统治者沉溺于女色的慨叹,咏史中兼有爱情的色彩,体现作者咏史的一大特色。
这首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当时,诗人由桂林北上来到岳阳楼,抚今追古,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李商隐资料

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词全集_李商隐的诗集大全,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 查看详情>>

李商隐古诗词作品: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正月崇让宅》 《李夫人·一带不结心》 《哭刘蕡》 《袜·尝闻宓妃袜》 《故驿迎吊故桂府常侍有感》 《武夷山·只得流霞酒一杯》 《蝉·本以高难饱》 《朱槿花·勇多侵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