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岸·山东今岁点行频注释译文
注释
⑴灞(bà)岸:灞水桥边,在长安东。
⑵山东:指函谷关以东。点行频:多次点兵出征。
⑶虏(lǔ)尘:指征战地。
⑷华表:设於道旁的路标,又桥旁大石柱也称作华表。
⑸平时:指兴平之时。东巡:传尧舜东巡,至于泰山,此处借指唐天子之巡幸洛阳东都。
白话译文
山东一带在今年总是接二连三地抽丁征兵,看茫茫荒野上有多少冤魂在哭号呻吟。
我伫立在霜水桥边,背倚着高高的华表,不禁想起那升平年代皇帝每到二月就要东巡。
首句和二句都是遥想景象,诗人想象山东一带频频征丁的悲惨境况,突出“山东”,是搪征兵遍及内地,“频”表明征兵次数多人数多,可见百姓遭受兵役之苦,此句又和四句成对比。冤魂“哭”虏尘则是为边地牺牲的无数战士哀伤。三、四句由倚华表想起唐代兴盛时期皇帝的巡游。诗人倚着溺桥边的华表眺望,想到升平年代山东地区此时应是在准备皇帝的东巡,岂能有频频征发和一处处百姓在虏尘中号哭之事。唐朝安史之乱前,皇帝在东西都之间往来频繁,一膏霸桥为车驾所必经,可以说是当年升平的见证。安史乱后,巡幸东都之事久废。
结构上,诗人先从眺望中想象到的今日情景写起,再联想昔日东巡,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深远,令人深思。而且这种从时间角度来说的倒装,起到了更好的衬跌效果,能突出侵扰与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但这种结构安排未必是作者有意为之,诗人的思路本来就是由现实出发而联想开去的,遵循的是思维自身的逻辑。
⑴灞(bà)岸:灞水桥边,在长安东。
⑵山东:指函谷关以东。点行频:多次点兵出征。
⑶虏(lǔ)尘:指征战地。
⑷华表:设於道旁的路标,又桥旁大石柱也称作华表。
⑸平时:指兴平之时。东巡:传尧舜东巡,至于泰山,此处借指唐天子之巡幸洛阳东都。
白话译文
山东一带在今年总是接二连三地抽丁征兵,看茫茫荒野上有多少冤魂在哭号呻吟。
我伫立在霜水桥边,背倚着高高的华表,不禁想起那升平年代皇帝每到二月就要东巡。
灞岸·山东今岁点行频: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3960.html
李商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0.html
这首诗以会昌初年回鹘南侵为背景,写诗人在灞岸远眺时的心情,通过想望中东都一带兵士应征、北方边地百姓号哭的情景与盛对帝王东巡的对比,寓今昔盛衰之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首句和二句都是遥想景象,诗人想象山东一带频频征丁的悲惨境况,突出“山东”,是搪征兵遍及内地,“频”表明征兵次数多人数多,可见百姓遭受兵役之苦,此句又和四句成对比。冤魂“哭”虏尘则是为边地牺牲的无数战士哀伤。三、四句由倚华表想起唐代兴盛时期皇帝的巡游。诗人倚着溺桥边的华表眺望,想到升平年代山东地区此时应是在准备皇帝的东巡,岂能有频频征发和一处处百姓在虏尘中号哭之事。唐朝安史之乱前,皇帝在东西都之间往来频繁,一膏霸桥为车驾所必经,可以说是当年升平的见证。安史乱后,巡幸东都之事久废。
结构上,诗人先从眺望中想象到的今日情景写起,再联想昔日东巡,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深远,令人深思。而且这种从时间角度来说的倒装,起到了更好的衬跌效果,能突出侵扰与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但这种结构安排未必是作者有意为之,诗人的思路本来就是由现实出发而联想开去的,遵循的是思维自身的逻辑。
作者李商隐资料
李商隐的诗词全集_李商隐的诗集大全,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 查看详情>>
李商隐古诗词作品: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归墅·行李逾南极》 《思归·固有楼堪倚》 《玉山·玉山高与阆风齐》 《霜月》 《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 《宫妓·珠箔轻明拂玉墀》 《戏题赠稷山驿吏王全》 《向晚·当风横去幰》 《谐音《夜雨寄北》》
古诗《灞岸·山东今岁点行频》的名句翻译赏析
-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 - 李商隐 - - 《灞岸·山东今岁点行频》
-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 - 李商隐 - - 《灞岸·山东今岁点行频》
《灞岸·山东今岁点行频》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灞岸·山东今岁点行频》- - 赏析 - - 李商隐
- 古诗《灞岸·山东今岁点行频》- - 注释译文 - - 李商隐
- 古诗《灞岸·山东今岁点行频》- - 创作背景 - - 李商隐
- 古诗《龙池·龙池赐酒敞云屏》- -注释译文 - - 李商隐
- 古诗《代赠二首其二》- -赏析 - - 李商隐
- 古诗《安定城楼》- -创作背景 - - 李商隐
- 古诗《柳·曾逐东风拂舞筵》- -赏析 - - 李商隐
- 古诗《无题·闻道阊门萼绿华》- -赏析 - - 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