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出自: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更新时间:2020-06-08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无踪消息断。“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但见芳草年年绿,一江春水向东流,回想人却难似,年华易老,芳魂消耗,悲自难禁。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意谓每日对鸾镜梳妆,头上插着花枝,此中情意又有谁知呢?也可解为由于心中对远游人的相思情无人理解,只有眼前的妆镜和花枝算是知音。“枝”与“知”是谐音双关。而“鸾镜”一词则出典于范泰《鸾鸟诗序》:“罽宾王获彩鸾鸟,欲其鸣而不能致。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可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哀响中宵,一奋而绝。”以后,人们就称镜子为“鸾镜”。鸾见同类影像而悲鸣,哀响中宵,一奋而绝,寓有绵绵相思之意。“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忧思洋溢。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这首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这些正是温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591580504396099.html

温庭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72.html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上片写女子落泪的情态,下片写女子心中的哀怨。全词直言快语,设喻浅易。
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綯)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作者温庭筠资料

温庭筠

温庭筠的诗词全集_温庭筠的诗集大全,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但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 查看详情>>

温庭筠古诗词作品: 《兰塘词·塘水汪汪凫唼喋》 《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 《秋雨·云满鸟行灭》 《题薛昌之所居》 《更漏子·玉炉香》 《杨柳枝·馆娃宫外邺城西》 《早秋山居》 《春野行·草浅浅》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西游书怀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