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春日途经野塘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韩偓 出自: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更新时间:2020-07-14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诗一开头,便点明了“世乱”这样一个大的背景。“见落梅”而人在“他乡”,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家乡的梅花。南方“他乡”的梅花已落,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梅花恐怕刚刚绽放吧。由此又想到故乡是否依旧,亲人们是否还都平安。然而,这一切却无从得知。此时诗人在这荒凉的野塘之畔独自徘徊。接下来二句“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虽是写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实际上却通过环境的死寂,侧面地呈现出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飞还住”、“去却来”又恰恰代表着诗人的悲怨忧虑,表现了“剪不断、理还乱”,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烦恼思绪。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来叙述自己的痛苦境遇。诗人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说旧游之处许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来所作诗文极尽悲哀。这两句,用典极为贴切、恰当,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到具体的感情脉络,典故与现实都息息相关。因而,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丰富了语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这二句是说:我亲身经历了战乱眼看着繁华的都市化为灰烬,夷为荒凉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确是劫灰,天地确是由成而毁。从“眼看”到“始信”,不仅说明了变迁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其中蕴藏着人生如梦的深切悲伤和无力回天的哀诉。有着痛定思痛的彻骨之恨。语虽淡,但情至深。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情感脉络清晰、连贯,节奏性很强,声音韵律与心绪的律动和谐统一。首联是引子,触景生情;颔联主要表达一种情绪,创造出浓郁的悲怆气氛。颈联直切主题,镂刻入骨,鲜明而深沉。尾联写所思所悟,言有尽而味无穷。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31357.html

韩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19.html

《新上头》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一位正行加笄礼、即将出嫁的女子的言行,前二句写少女婚期已定,所以她学梳新发型、试穿新衣服,少女的喜悦之情与忐忑之态,尽在不言之中;后二句写少女爱好心切、看来看去,反而疑惑起来。担心自己打扮的是否合适,因为没有把握,使去遍问旁人。这首诗以鲜明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和细致生动的心理刻划,写得颇有情趣和富于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得而知。《香奁集》中载有此诗,而集中作品多是诗人二十到三十八、九岁时,未中进士前所作,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在青年时代为一位正行加笄礼、即将出嫁的女子所作,这位女子的身份,或是诗人的玩伴,或是诗人的亲戚,亦有可能纯是个陌生人。

作者韩偓资料

韩偓

韩偓的诗词全集_韩偓的诗集大全,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 查看详情>>

韩偓古诗词作品: 《哭花·曾愁香结破颜迟》 《倒押前韵》 《咏灯·高在酒楼明锦幕》 《赠僧·尽说归山避战尘》 《夏夜·猛风飘电黑云生》 《曛黑·古木侵天日已沉》 《赠渔者·个侬居处近诛茅》 《寄邻庄道侣》 《欲明·欲明篱被风吹倒》 《家书后批二十八字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