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鹤 出自: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更新时间:2020-07-21
注释
旅泊:旅居。
郡中叛乱:指池州(今安徽贵池)发生的兵乱。郡:州郡。
同志:友人。
军家:军将。
平人:平民,百姓。
甃(zhòu):修筑。
郡侯:郡守,州郡长官。
浑闲事:简直是一件平常的事。
政是:正是。
銮(luán)舆:皇帝的车驾。
幸蜀:广明元年,黄巢军攻占长安,僖宗仓皇出逃,前往四川。
白话译文
老朋友相见只能握手相看,谁敢说话呢,你不瞧见那边军人的刀剑挂在腰边吗?
他们无非是敲诈勒索,抢劫财物,你藏在哪里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善良的人民,在他们的屠刀下含冤死去。
他们什么都能做得出来,把古寺拆掉,用拆下来的房梁屋柱来修筑自己的营寨,他们把荒坟扒开,用坟上的砖来砌自已的城垒。
在这种年头里,郡侯被驱逐出去是极普通、极平常的事。你看那唐僖宗自己,也不是怆惶地逃到四川去了吗?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32033.html

杜荀鹤: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24.html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诗人不兜任何圈子,落笔就写郡中叛乱后的恐怖世相。人们握手相看,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这是一种极不正常、极为压抑的情况。对于它的原因,只轻轻一点:“军家刀剑在腰边”,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意味深长。“在腰边”三字极妙,暴力镇压的威慑,不待刀剑出鞘,已足以使人侧目。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乱军的跋扈,百姓的恐惧,诗人的不安,俱在不言之中。这种开门见山的做法,使人感到这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按捺不住的喷发。
“遍搜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二句承上“军家刀剑”,直书乱兵暴行。他们杀人越货,全是强盗的行径。其实强盗还畏惧王法,还不敢如此明火执仗,肆无忌惮。“杀”字前著一“乱”字,则突出行凶者面目的狰狞,罪行的令人发指。“不怕天”三字亦妙,它深刻地写出随着封建秩序的破坏,人的思想、伦常观念也混乱了。正常时期不怕王法的,还怕天诛呢,但天子威风扫地的末世,天的权威也动摇了,恶人更是“和尚打伞”,为所欲为。
“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拆寺敞坟,在古代被视为极大的罪孽,恶在不赦,这时却在青天白日下发生着。战争造成大破坏,于此也可见一斑。诗人通过搜宝货、杀平人、拆古寺、开荒坟等时事,生动地展示了满目疮痍的社会状况,同时也表现了对乱军暴行的切齿痛恨。
“郡侯逐出浑闲事,正值銮舆幸蜀年。”这像是无奈何的叹息,带着九分伤心和一分幽默:你看,这种局面,连一方“诸侯”的刺史都没办法。岂但没有办法,他还自身难保,让“刀剑在腰边”的乱军轻易地撵了,全不当回事。郡守如此,皇帝也自身难保。“銮舆幸蜀”,不过是好听一点的说法而已。诗末的潜台词是:如今皇帝蒙尘,郡守被逐,四海滔滔,国无宁日,你我“同志”,空怀忧国忧民之诚,奈何无力可去补苍天,只有记下这一页痛史,留与后人平章去吧。
这是一篇用口语俗调唱咏时事的佳作,诗中严厉抨击战乱中军人肆虐,并对唐王朝的昏愦无能尖利嘲诮。诗中将乱军暴行并列铺陈,写出一片恐怖世界。仔细玩索,前六句刻意暴露,固然有力,然而,倘无后两句以感慨无端,不了了之相补救,就不免失之剑拔弩张。

作者杜荀鹤资料

杜荀鹤

杜荀鹤的诗词全集_杜荀鹤的诗集大全,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 (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 查看详情>>

杜荀鹤古诗词作品: 《别四明钟尚书》 《宿东林寺题愿公院》 《乱后逢李昭象叙别》 《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 《秋日山中寄池州李常侍》 《赠溧水崔少府》 《下第投所知》 《伤硖石县病叟》 《江下初秋寓泊》 《出常山界使回有寄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