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苎萝山下如花女创作背景
《西施》是唐代诗人崔道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主要记述西施入吴以后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之事;后两句则赞美西施以身报国、功成身退的崇高品德。全诗立意新颖而语言含蓄,不但反映出诗人的独特见解,而且还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西施形象。
西施的事迹最早见于《吴越春秋》等史籍。她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传说吴亡后她随范蠡隐身江湖,后来西施故事被不断丰富,她便成了执行勾践的美人计的主角,并且说吴国灭亡是由于她的原因,于是西施在一些人心里成了反攻复国的英雄。崔道融感慨于此,而作诗咏之。诗人一共写过两首咏西施的诗,即《西施滩》和这首《西施》。此诗是在前诗的立意之上,结合相关的民间传说而成咏。
1.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吴越春秋》:“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2.苎萝山:地名,位于浙江诸暨。《会稽志》:“苎萝山在诸暨县南五里。”
3.姑苏台:台名,亦作“姑胥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遗址即今灵岩山。公元前492年,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以后称霸吴中,于是便得意忘形起来,开始在国内大兴土木,建造富丽堂皇的楼台宫殿,以为他荒淫享乐、长生逍遥之用,姑苏台即建于此时。据史料记载:“为修造姑苏台材料历经三年才积聚,五年方造成。”建成之后,台高三百丈,宽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级而上,登上巍巍高台可饱览方圆二百里的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其景冠绝江南,名闻天下。
4.敌国:此处指吴国。
5.五湖:源见“范蠡扁舟”。指隐遁之所。晋葛洪《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商洛,俯泛五湖,追巢父于峻岭,寻渔父于沧浪。”与此意同。
6.功臣:此指范蠡。
白话译文
本是苎萝山下的像花一样的少女,却在吴王的姑苏台上占得头筹。
虽有欢笑却始终不忘国仇家恨,灭吴而身退后隐遁不知何处。
西施的事迹最早见于《吴越春秋》等史籍。她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传说吴亡后她随范蠡隐身江湖,后来西施故事被不断丰富,她便成了执行勾践的美人计的主角,并且说吴国灭亡是由于她的原因,于是西施在一些人心里成了反攻复国的英雄。崔道融感慨于此,而作诗咏之。诗人一共写过两首咏西施的诗,即《西施滩》和这首《西施》。此诗是在前诗的立意之上,结合相关的民间传说而成咏。
西施·苎萝山下如花女: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33305.html
崔道融: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36.html
注释1.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吴越春秋》:“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2.苎萝山:地名,位于浙江诸暨。《会稽志》:“苎萝山在诸暨县南五里。”
3.姑苏台:台名,亦作“姑胥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遗址即今灵岩山。公元前492年,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以后称霸吴中,于是便得意忘形起来,开始在国内大兴土木,建造富丽堂皇的楼台宫殿,以为他荒淫享乐、长生逍遥之用,姑苏台即建于此时。据史料记载:“为修造姑苏台材料历经三年才积聚,五年方造成。”建成之后,台高三百丈,宽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级而上,登上巍巍高台可饱览方圆二百里的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其景冠绝江南,名闻天下。
4.敌国:此处指吴国。
5.五湖:源见“范蠡扁舟”。指隐遁之所。晋葛洪《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商洛,俯泛五湖,追巢父于峻岭,寻渔父于沧浪。”与此意同。
6.功臣:此指范蠡。
白话译文
本是苎萝山下的像花一样的少女,却在吴王的姑苏台上占得头筹。
虽有欢笑却始终不忘国仇家恨,灭吴而身退后隐遁不知何处。
作者崔道融资料
崔道融的诗词全集_崔道融的诗集大全,崔道融(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 查看详情>>
崔道融古诗词作品: 《题李将军传》 《羯鼓·华清宫里打撩声》 《拟乐府子夜四时歌·凉轩待月生》 《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 《过农家·欲羡农家子》 《拟乐府子夜四时歌·月色明如昼》 《江村·日暮片帆落》 《长安春·珠箔映高柳》 《峡路·清猿啼不住》 《镜湖雪霁贻方干》
古诗《西施·苎萝山下如花女》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一笑不能忘敌国,五湖何处有功臣 - - 崔道融 - - 《西施·苎萝山下如花女》
- 苎萝山下如花女,占得姑苏台上春 - - 崔道融 - - 《西施·苎萝山下如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