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矶诗注释译文
注释
⑴黄鹤矶(jī):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两北。矶,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岩石。
⑵商弦:弹奏商调的丝弦,即七弦琴的第二弦。
⑶棹讴(zhàoōu):摇桨行船所唱之歌。
⑷郢(yǐng):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⑸夏:指夏口,在黄鹤矶的两南。
⑹三崖:指江宁(今江苏江宁)山。
⑺九派:指浔阳(今江西九江)至武昌一段长江上的众多支流。
⑻沧流:青色的水流。
⑼泪行感湘别:传说尧之二女娥皇、女英为舜之二妃,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追至洞庭,以涕挥竹,竹尽斑,遂投江而死。
⑽弄珠怀汉游:传说郑交甫在汉皋台下遇二女,皆佩大珠,交甫求得其珠,但不久二女与珠皆不见。
⑾药饵(ěr):当作“乐饵”,指音乐与饮食,用《老子》“乐与饵,过客止”之典。
白话译文
树叶纷纷而落,江边渡口寒冷凄清,大雁南飞,北风呼啸着将秋天送来。
面对江流,因情绪激动而弹断琴弦,俯视逝水,因船夫之歌而引发伤悲。
没有前往江陵的车,但有西浮夏口之船。
江宁山上的红色石阶隐蔽不见,长江的众多支派引来暗绿色的水流。
感受着湘别、泪竹的传说,怀想着游女弄珠的故事。
怎么能因为音乐与饮食而感到快乐,从而忘记旅人心中的无穷悲愁。
三、四两句,切题之“登”,写诗人登上黄鹤矶,俯视着莽莽长江,不由得悲从中来,抚弦怆然。“商”是凄厉的高音阶,诗人满腔悲愁之余,琴弦高张,琴声凄绝,直弹到弦子蹦然而断。此时江上又传来阵阵渔歌,这歌声在秋风中显得格外悲凉,使诗人胸中一悲未已,一悲又起。当时,诗人已年近五十,近三十年的飘泊奔波生活,使他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迫切希望能有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不再四乡奔波。这次他在临上荆州时的《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中,就已吐露了“奉役涂未启,思归思已盈”的不愿离乡远行之情;而此时秋景的肃杀,使他联想到人生暮年的来临,大江的川流不息,使他痛感生命的一逝不返,诗人不禁索琴急弹、一泻悲怀。
中间四句,正面写登临所见。诗人由武昌往江陵,不得东回,故云“适郢无东辕”。下句“还夏有西浮”,借用《楚辞·哀郢》中“过夏首而西浮”句,诗人前往江陵,故只有浮舟西行。“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荆州记》:“江至浔阳,分为九道。”诗人远眺家乡,却不得而见,只有收回目光,近看眼前的江流纵横。这四句看上去全似客观叙述,然其中却贯注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上二句用《哀郢》语,暗示自己的西行,也如屈子去郢一般是极不情愿之事。下二句中,“丹”字是全诗唯一暖色调字眼,而它偏偏又标志着故乡的方位,足见在一片灰暗秋景中,唯有故乡方向的一片阳光,才能给诗人心头带来一丝暖意。这“丹”字色彩的与全诗不协,正显示着故乡与黄鹤矶——亦即奔波宦程的象征——之间的鲜明对立。至于那九派乱流,正是望故乡而不见的诗人内心茫乱的外化。一个“沧”字,又从音节上使读者联想到景色的“苍”凉、内心的悲“怆”,含蕴极为丰富,而外表又极不露声色。
后四句,写登临眺望所引起的感受和当时的心情。“泪竹感湘别”,用舜二妃事,《博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尽斑。”但这些又不能驱散自己心中的无穷悲愁。点明悲愁心绪,收束全篇,照应前文的断弦、悲歌,首尾呼应。一个憔悴老病、忧愁万端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对仗工稳,是向永明体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品,遣词造句也形象生动,蕴藉含蓄。首二句尤其警策,而唐代孟浩然的“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早寒有怀》),受此二句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
⑴黄鹤矶(jī):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两北。矶,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岩石。
⑵商弦:弹奏商调的丝弦,即七弦琴的第二弦。
⑶棹讴(zhàoōu):摇桨行船所唱之歌。
⑷郢(yǐng):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⑸夏:指夏口,在黄鹤矶的两南。
⑹三崖:指江宁(今江苏江宁)山。
⑺九派:指浔阳(今江西九江)至武昌一段长江上的众多支流。
⑻沧流:青色的水流。
⑼泪行感湘别:传说尧之二女娥皇、女英为舜之二妃,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追至洞庭,以涕挥竹,竹尽斑,遂投江而死。
⑽弄珠怀汉游:传说郑交甫在汉皋台下遇二女,皆佩大珠,交甫求得其珠,但不久二女与珠皆不见。
⑾药饵(ěr):当作“乐饵”,指音乐与饮食,用《老子》“乐与饵,过客止”之典。
白话译文
树叶纷纷而落,江边渡口寒冷凄清,大雁南飞,北风呼啸着将秋天送来。
面对江流,因情绪激动而弹断琴弦,俯视逝水,因船夫之歌而引发伤悲。
没有前往江陵的车,但有西浮夏口之船。
江宁山上的红色石阶隐蔽不见,长江的众多支派引来暗绿色的水流。
感受着湘别、泪竹的传说,怀想着游女弄珠的故事。
怎么能因为音乐与饮食而感到快乐,从而忘记旅人心中的无穷悲愁。
登黄鹤矶诗: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0583.html
鲍照: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76.html
首二句“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写登黄鹤矶时所见眼前景物并点明季节:大雁南飞,寒风北来,树叶纷纷零落,使大江边的渡口平添了一派肃杀萧条景象。这二句意象开阔而又苍凉,一开始就使诗蒙上了一种抑郁低沉的情调,起手不凡。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称其可与屈原“洞庭波兮木叶下”比美,并非虚美之辞。三、四两句,切题之“登”,写诗人登上黄鹤矶,俯视着莽莽长江,不由得悲从中来,抚弦怆然。“商”是凄厉的高音阶,诗人满腔悲愁之余,琴弦高张,琴声凄绝,直弹到弦子蹦然而断。此时江上又传来阵阵渔歌,这歌声在秋风中显得格外悲凉,使诗人胸中一悲未已,一悲又起。当时,诗人已年近五十,近三十年的飘泊奔波生活,使他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迫切希望能有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不再四乡奔波。这次他在临上荆州时的《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中,就已吐露了“奉役涂未启,思归思已盈”的不愿离乡远行之情;而此时秋景的肃杀,使他联想到人生暮年的来临,大江的川流不息,使他痛感生命的一逝不返,诗人不禁索琴急弹、一泻悲怀。
中间四句,正面写登临所见。诗人由武昌往江陵,不得东回,故云“适郢无东辕”。下句“还夏有西浮”,借用《楚辞·哀郢》中“过夏首而西浮”句,诗人前往江陵,故只有浮舟西行。“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荆州记》:“江至浔阳,分为九道。”诗人远眺家乡,却不得而见,只有收回目光,近看眼前的江流纵横。这四句看上去全似客观叙述,然其中却贯注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上二句用《哀郢》语,暗示自己的西行,也如屈子去郢一般是极不情愿之事。下二句中,“丹”字是全诗唯一暖色调字眼,而它偏偏又标志着故乡的方位,足见在一片灰暗秋景中,唯有故乡方向的一片阳光,才能给诗人心头带来一丝暖意。这“丹”字色彩的与全诗不协,正显示着故乡与黄鹤矶——亦即奔波宦程的象征——之间的鲜明对立。至于那九派乱流,正是望故乡而不见的诗人内心茫乱的外化。一个“沧”字,又从音节上使读者联想到景色的“苍”凉、内心的悲“怆”,含蕴极为丰富,而外表又极不露声色。
后四句,写登临眺望所引起的感受和当时的心情。“泪竹感湘别”,用舜二妃事,《博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尽斑。”但这些又不能驱散自己心中的无穷悲愁。点明悲愁心绪,收束全篇,照应前文的断弦、悲歌,首尾呼应。一个憔悴老病、忧愁万端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对仗工稳,是向永明体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品,遣词造句也形象生动,蕴藉含蓄。首二句尤其警策,而唐代孟浩然的“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早寒有怀》),受此二句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鲍照资料
古诗《登黄鹤矶诗》的名句翻译赏析
-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 - 鲍照 - - 《登黄鹤矶诗》
- 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 - 鲍照 - - 《登黄鹤矶诗》
-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 - 鲍照 - - 《登黄鹤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