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四贤咏鉴赏
首四句为总赞,因为所歌咏的都是汉代蜀中人物,所以诗发端以“渤渚水浴凫”二句起兴,以引出“皇汉方盛明”二句,说汉室盛明,所以群贤毕集。“渤渚”,语出扬雄《解嘲》:“譬如江湖之崖,勃解之鸟,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与此诗赞美扬雄等四人相当协调。
“君平”以下,各以四句分别咏四贤,严君平以卖卦为生,日得百钱即闭帘下帷,注释老子的《道德经》,甘于淡泊的生活,乐于仁义而不倦,诗重在赞美严君平高尚的道德修养。司马相如通达人生的志趣,能顺应穷通的变化,在汉景帝时担任孝文园令这样为君主守陵墓的小官而不以为耻,安心于著书立说,以文章自娱,诗重在赞美司马相如对于穷通的认识。王褒才气横溢,文章高妙,绝伦离类,以赋《圣主得贤臣颂》而立时得到帝王的赏识,其后则自动解职归家,重在赞美王褒对仕宦淡然超脱的态度。扬雄则能游于神明之中,在撰写著名的《太玄》之时,不需深思,一时而成,下笔如有神助,但却不计较功名利禄,并不以此邀功求赏,重在赞美扬雄在学术上的重大贡献和高蹈心态。
最后四句为总结,说以上四人虽然各人所走的道路并不相同,但殊途同归,他们都有着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不计较自身的得失。严君平等蜀地四贤虽然都不是达官贵人,却能够淡泊自守,并以文章显名于世。诗人咏此,一方面表现了对他们的景仰,也表示了他在受到挫折的情况之下,将甘淡自守,以道德文章名世的心理。鲍照有 《拟古》诗八首,此其第七首。全诗十四句,分成三个结构层次,描写贫妇思念出征丈夫的愁苦。鲍照生活的时代,是南北朝对峙分裂的时代。刘宋初年,北魏乘宋武帝新死之际,攻占今山东、河南的大片土地。之后,宋文帝渴望收复黄河以南的失地,而北魏统治者却妄图吞并江南,因而边战不息。这就是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君平”以下,各以四句分别咏四贤,严君平以卖卦为生,日得百钱即闭帘下帷,注释老子的《道德经》,甘于淡泊的生活,乐于仁义而不倦,诗重在赞美严君平高尚的道德修养。司马相如通达人生的志趣,能顺应穷通的变化,在汉景帝时担任孝文园令这样为君主守陵墓的小官而不以为耻,安心于著书立说,以文章自娱,诗重在赞美司马相如对于穷通的认识。王褒才气横溢,文章高妙,绝伦离类,以赋《圣主得贤臣颂》而立时得到帝王的赏识,其后则自动解职归家,重在赞美王褒对仕宦淡然超脱的态度。扬雄则能游于神明之中,在撰写著名的《太玄》之时,不需深思,一时而成,下笔如有神助,但却不计较功名利禄,并不以此邀功求赏,重在赞美扬雄在学术上的重大贡献和高蹈心态。
最后四句为总结,说以上四人虽然各人所走的道路并不相同,但殊途同归,他们都有着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不计较自身的得失。严君平等蜀地四贤虽然都不是达官贵人,却能够淡泊自守,并以文章显名于世。诗人咏此,一方面表现了对他们的景仰,也表示了他在受到挫折的情况之下,将甘淡自守,以道德文章名世的心理。鲍照有 《拟古》诗八首,此其第七首。全诗十四句,分成三个结构层次,描写贫妇思念出征丈夫的愁苦。鲍照生活的时代,是南北朝对峙分裂的时代。刘宋初年,北魏乘宋武帝新死之际,攻占今山东、河南的大片土地。之后,宋文帝渴望收复黄河以南的失地,而北魏统治者却妄图吞并江南,因而边战不息。这就是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者鲍照资料
古诗《蜀四贤咏》的名句翻译赏析
- 褒气有逸伦,雅缋信炳博。如令圣纳贤,金珰易羁络 - - 鲍照 - - 《蜀四贤咏》
- 相如达生旨,能屯复能跃。陵令无人事,毫墨时洒落 - - 鲍照 - - 《蜀四贤咏》
- 君平因世闲,得还守寂寞。闭帘注道德,开封述天爵 - - 鲍照 - - 《蜀四贤咏》
- 渤渚水浴凫,舂山玉抵鹊。皇汉方盛明,群龙满阶阁 - - 鲍照 - - 《蜀四贤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