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病还园示亲属诗注释译文
注释
⑴移病:上书称病辞职。
⑵还园:归还田园,即回家。
⑶疲策:疲于上司对自己的驱使。策,驱策。
⑷人世:指官场。
⑸敛(liǎn)性:约束自己平日的性情。
⑹幽蓬:远离繁华场所的简陋草屋,此指家园。
⑺伫(zhù)凉月:伫立于清凉的月华之中。
⑻归鸿:归飞的鸿雁。
⑼薰(xūn):风。
⑽暮晰:指明月。晰,明亮。
⑾华:月光。
⑿葺(qì):修补,此处是加厚、加强的意思。
⒀袂(mèi):衣服的袖子。
⒁清气:清新、闲静之气。
⒂河关:关山河川。
⒃栖冲:山间居处。
⒄烟衡:似葵而香,这里暗喻情操高尚的隐士。
⒅歇:散尽。
⒆芝兰:香草,这里暗喻自己。
白话译文
疲於奔波厌倦世事纷扰,要收敛情性,免为物欲所驱使回到东田家园。
停止拨琴伫立于清凉的月华之中,吹灭蜡烛看归飞的鸿雁。
已凉的蕙草犹送香于将暮还明的时候,入秋的花朵仍高临于残暑未退的天空。
树叶因露水浓重而低垂,山崖因凝结的云雾横抹山腰,而看似断折。
折取荷叶来补衣服,有超然出世意味,揭开镜衣看着自己衰老的面容。
时临傍晚,宽阔的江面雾霭纷纷,河水关山把我的深山居处与外界隔绝了。
道德高尚的贤人时时都存在,我将要去随从他们了。
“停琴”以下,全写诗人处身“幽蓬”情景。诗人厌弃“人世”,迁“就”这梦寐以求的“幽蓬”,自然是怡然自得,陶然忘机了。“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凉薰乘暮晰,秋华临夜空”四句全写“幽蓬”月夜。古代,琴是最能表达诗人幽情的,明月则更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停琴”是说,诗人本来是在悠闲地弹琴自娱的,当一轮明月从东方冉冉升起时,他立刻为月所迷,而骤停手中之琴,伫立于明月之中。前一“停”字,中一“伫”字,后一“凉”字,传神地活画出诗人凝神忘情见月而痴的神态。唯其“伫”立,故有月“凉”之感。有了月,自然就该灭了烛。灭了烛,能使月光更满,蓬境更幽,因而更能清晰地听到远方传来的归雁的飞鸣。“听归鸿”,不但丝毫无碍于蓬境之幽,而且反有“鸿鸣蓬更幽”之感。诗人从“停琴伫凉月”的夜初,一直玩赏到“秋华临夜空”的深夜,左右不见一人,唯薰草与月光相伴,可见诗人对幽蓬夜月迷恋之深。再细味“停琴”、“凉月”、“灭烛”、“归鸿”、“凉薰”等种种景色,又无不隐约地寄寓着倦于“人世”“疲策”而归“就幽蓬”的诗人自身的倩影。
“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由夜转晨,写黎明景色。树叶因露水浓重而低垂,这是黎明所见近景;山崖因凝结的云雾横抹山腰,而看似断折,这是清晨所眺远景。“叶低”、“崖断”,是凭视觉直接看到的;“露密”、“云重”,是据生活知识间接悟到的。见“叶低”、“崖断”而见不出叶之所以低,崖之所以断,却以“叶低”、“崖断”提疑问,以“露密”、“云重”作答疑。以此自问自答,更得黎明朦胧景色之神趣。
“折荷葺寒袂,开镜盼衰容”,二句由展转昼。古代隐士常标榜以荷为衣,以象征自己雅洁、幽香、清寒。时临深秋,折荷制衣,以示隐逸之志洁而且坚。因清水亦能照见人形,故此句中之“镜”,实指荷塘水面。对镜自见形容憔悴,可知久处“人世”“疲策”,所付出的代价。言外之意是:我早该离开“人世”了。
“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二句,由白昼再转到傍晚。这二句是说:时临傍晚,宽阔的江面雾霭纷纷,河水关山把我的深山居处与外界隔绝了。“秘栖冲”与“就幽蓬”呼应。前句是“就”,是说刚来幽蓬,后句“秘”意在拒绝出山了。
末两句“烟衡时未歇,芝兰去相从”进一步写“敛性”。这二句意思是说:情操高尚的人时时都存在,我要随从他们而去。“芝兰”相从“杜衡”,暗合诗题诗人“还园示亲属”之意。
全诗十四句。先用粗笔概括交代诗人厌倦并离弃官场,回到自己故乡。再以细笔具体地描写故乡黄昏、月夜、黎明、白昼、再到傍晚的优美、幽静、高洁的景趣,以对比令人厌倦的官场。对官场的污秽不着一字,而其污秽自见于读者的心中。
⑴移病:上书称病辞职。
⑵还园:归还田园,即回家。
⑶疲策:疲于上司对自己的驱使。策,驱策。
⑷人世:指官场。
⑸敛(liǎn)性:约束自己平日的性情。
⑹幽蓬:远离繁华场所的简陋草屋,此指家园。
⑺伫(zhù)凉月:伫立于清凉的月华之中。
⑻归鸿:归飞的鸿雁。
⑼薰(xūn):风。
⑽暮晰:指明月。晰,明亮。
⑾华:月光。
⑿葺(qì):修补,此处是加厚、加强的意思。
⒀袂(mèi):衣服的袖子。
⒁清气:清新、闲静之气。
⒂河关:关山河川。
⒃栖冲:山间居处。
⒄烟衡:似葵而香,这里暗喻情操高尚的隐士。
⒅歇:散尽。
⒆芝兰:香草,这里暗喻自己。
白话译文
疲於奔波厌倦世事纷扰,要收敛情性,免为物欲所驱使回到东田家园。
停止拨琴伫立于清凉的月华之中,吹灭蜡烛看归飞的鸿雁。
已凉的蕙草犹送香于将暮还明的时候,入秋的花朵仍高临于残暑未退的天空。
树叶因露水浓重而低垂,山崖因凝结的云雾横抹山腰,而看似断折。
折取荷叶来补衣服,有超然出世意味,揭开镜衣看着自己衰老的面容。
时临傍晚,宽阔的江面雾霭纷纷,河水关山把我的深山居处与外界隔绝了。
道德高尚的贤人时时都存在,我将要去随从他们了。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0785.html
谢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77.html
诗题说是因病而告假回乡,诗的首句却说是因为“疲”于官场的奔波而离官的。做官虽是既荣华又富贵,但遇祸乱时便有危险。谢朓一生谨小慎微,今遇朝廷祸乱,自然害怕而想离官还乡。次句写“还园”。“敛性”二字承上启下,由“人世”官场转到“幽蓬”家园,生活环境和自己的地位都变了,原来为追逐名利而混迹俯仰于官场的贪欲邪念,此刻也必须随之而收敛,以适应“幽蓬”新环境。前句“倦”字以示无意于“人世”。下句之“就”,紧承“倦”字,点示“幽蓬”对诗人的无限吸引力。一“倦”一“就”,诗人厌恶“人世”,向往“幽蓬”之情表露无遗。“停琴”以下,全写诗人处身“幽蓬”情景。诗人厌弃“人世”,迁“就”这梦寐以求的“幽蓬”,自然是怡然自得,陶然忘机了。“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凉薰乘暮晰,秋华临夜空”四句全写“幽蓬”月夜。古代,琴是最能表达诗人幽情的,明月则更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停琴”是说,诗人本来是在悠闲地弹琴自娱的,当一轮明月从东方冉冉升起时,他立刻为月所迷,而骤停手中之琴,伫立于明月之中。前一“停”字,中一“伫”字,后一“凉”字,传神地活画出诗人凝神忘情见月而痴的神态。唯其“伫”立,故有月“凉”之感。有了月,自然就该灭了烛。灭了烛,能使月光更满,蓬境更幽,因而更能清晰地听到远方传来的归雁的飞鸣。“听归鸿”,不但丝毫无碍于蓬境之幽,而且反有“鸿鸣蓬更幽”之感。诗人从“停琴伫凉月”的夜初,一直玩赏到“秋华临夜空”的深夜,左右不见一人,唯薰草与月光相伴,可见诗人对幽蓬夜月迷恋之深。再细味“停琴”、“凉月”、“灭烛”、“归鸿”、“凉薰”等种种景色,又无不隐约地寄寓着倦于“人世”“疲策”而归“就幽蓬”的诗人自身的倩影。
“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由夜转晨,写黎明景色。树叶因露水浓重而低垂,这是黎明所见近景;山崖因凝结的云雾横抹山腰,而看似断折,这是清晨所眺远景。“叶低”、“崖断”,是凭视觉直接看到的;“露密”、“云重”,是据生活知识间接悟到的。见“叶低”、“崖断”而见不出叶之所以低,崖之所以断,却以“叶低”、“崖断”提疑问,以“露密”、“云重”作答疑。以此自问自答,更得黎明朦胧景色之神趣。
“折荷葺寒袂,开镜盼衰容”,二句由展转昼。古代隐士常标榜以荷为衣,以象征自己雅洁、幽香、清寒。时临深秋,折荷制衣,以示隐逸之志洁而且坚。因清水亦能照见人形,故此句中之“镜”,实指荷塘水面。对镜自见形容憔悴,可知久处“人世”“疲策”,所付出的代价。言外之意是:我早该离开“人世”了。
“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二句,由白昼再转到傍晚。这二句是说:时临傍晚,宽阔的江面雾霭纷纷,河水关山把我的深山居处与外界隔绝了。“秘栖冲”与“就幽蓬”呼应。前句是“就”,是说刚来幽蓬,后句“秘”意在拒绝出山了。
末两句“烟衡时未歇,芝兰去相从”进一步写“敛性”。这二句意思是说:情操高尚的人时时都存在,我要随从他们而去。“芝兰”相从“杜衡”,暗合诗题诗人“还园示亲属”之意。
全诗十四句。先用粗笔概括交代诗人厌倦并离弃官场,回到自己故乡。再以细笔具体地描写故乡黄昏、月夜、黎明、白昼、再到傍晚的优美、幽静、高洁的景趣,以对比令人厌倦的官场。对官场的污秽不着一字,而其污秽自见于读者的心中。
作者谢朓资料
古诗《移病还园示亲属诗》的名句翻译赏析
- 烟衡时未歇,芝兰去相从 - - 谢朓 - -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
- 折荷葺寒袂,开镜盼衰容。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 - - 谢朓 - -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
- 凉薰乘暮晰,秋华临夜空。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 - - 谢朓 - -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
- 疲策倦人世,敛性就幽蓬。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 - - 谢朓 - -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