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出自: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更新时间:2020-10-11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⑵浥(yì):沾湿。泪浥,被泪水沾湿。红笺(jiān):红色信纸。
⑶唤:呼叫,喊。
⑷金碧:金碧山水,即以泥金、石青、石绿三色为主的山水画。古人多将此画于屏风、屏障之上。
⑸水沉香:即沉水香,又名沉香。落叶亚乔木,产于亚热带,木材是名贵的熏香料,能沉于水,故名。
⑹眉谱:古代女子画眉毛所参照的图谱。
白话译文
泪水一次次滴湿准备遥寄相思的信笺,窗外有鸟儿娇声啼叫,却不敢开窗。因为害怕想起以前与君共度的美好时光。
屏风上的金碧画变得令人厌看,缭绕的沉香也叫人不耐烦。眉谱翻了又翻,心上人不在身边,对这一切都不能提起兴致了。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02376148409212.html

纳兰性德: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44.html

这首《浣溪沙》继承了传统诗词写作一大风格,便是情感女性化。这首词是从对面写起,写妻子对词人之深切怀念。她写信寄怀,但边写边流泪,以至无法写下去了。于是又感到是处无聊,索寞情伤,无由排遣。全词以设想中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如此则更为深挚屈曲。
这首词虽词浅意显,仍是心思委曲,积思甚多,在情思上,可谓一波三折,别开生面。从总体上看,全词在“怕”、“闲”、“厌”三阶段情感递进中上升。
上片“泪渑红笺”起首,基本奠定下来全词的格调。“泪浥红笺”是一种情感的外放,在情感统摄上,有开门见山的优势。接着写“娇鸟”、“唤人”,却“怕开窗”,这时,在情感的表现方式上,较之“泪浥红笺”,就显得内敛一些,用“怕”来表现内中矛盾,她大抵会黯然神伤:“此遭启窗看,只怕又是,一番空倚栏。”接着情感益发收了一番,用了“闲”这看似无情感的词。然而这“闲”是藏着极深沉情感的,“闲”与“好时光”的交织,让她何其无奈与痛苦。
下片并未脱离上片的情感轨迹。第一句“屏障厌看金碧画”中的“厌”字,是全词情感的最高点,余下几句,尽是这时情感飞瀑直泄而下的水流,“罗衣犹觉寒”,“眉谱无心思”。“厌”字较之“泪”、“怕”,更为深沉,所以内敛得也最深。这时她对外部世界的一切只是一个“无心”,对那些氤氲的沉香、华丽的屏画、缤纷的眉谱等,就因一个“厌”,不闻、不看、不画,无有适意,无不伤怀,看似“天命无常,人事随兴”,其实心中的情感确是最为激烈的。这种“非我所爱,皆我所恨”的细腻而激烈的情感,逐渐从词中表现出来。
回观全词,词人在情感处理上颇动心思。在情感的处理手段上,采用“收”的方法,而情感的表现上,却是念人伤怀,愈感愈深,递相深进地“放”。这首词很短,可谓“小制”,然情感上却收放并进,读之味足,感慨至切。

作者纳兰性德资料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的诗词全集_纳兰性德的诗集大全,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一度因避讳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之后又改回纳兰性德之名,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 查看详情>>

纳兰性德古诗词作品: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 《玉泉十二韵》 《南乡子·捣衣》 《盛京·拔地蛟龙宅》 《高楼望月》 《青衫湿遍·悼亡》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山海关》 《清平乐·风鬟雨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