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袁枚的诗 > 山行杂咏 >注释译文的意思

山行杂咏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出自:山行杂咏 更新时间:2020-10-14
注释
①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虚指。
②不信:难以相信。
作品译文
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山行杂咏: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60386.html

袁枚: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48.html

《山行杂咏》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真切细致,新颖奇特,使人读后如身历其境。此诗写于作者乾隆四十七年(1782)出游浙江南部山区时。
诗题云“山行”,诗前两句即如同一路移动的电影镜头,在山路行进史反映所见所感。首句“十里崎岖半里平”,表面上看是客观、静止地写山路,实际上于“十里”、“半里”的数字变化中正暗寓一路。山行”之意,此乃以静显动。而“十里崎岖”与“半里平”的相互对比,又隐含诗人对此地山路多坎坷而少平坦的新奇感。这里的“十里”与“半里”并非精确的测量数据,只是诗人对山路。崎岖”的一种大致感觉而已。脚下山路不平,眼前则峰峦重重,次句“一峰才送一峰迎”又将山峰拟人化。此地山峰恰似热情的朋友,而“迎”与“送”衔接之紧,又生动逼真地写出诗人穿行于层峦迭嶂之中那应接不暇的感受。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诗人对脚下征途与眼前障碍的局部地理环境之感受;那么。后两旬则是进而表现山行的整体地理环境的体验。此时诗人仿佛一分为二:一个袁枚仍在山中苦苦寻找路的尽头,而另一个袁枚则已跳出群峰而凌空俯视,只见重重青山仍然如同层层蚕茧将“人”四周包“裹’’住,无法冲出,以至不相信还有出路。这两句反映的是诗人“山行”时久不见平川的郁闷心态,但诗人将“青山”之大意象比喻为“茧”之小意象,甚是奇特,亦是本诗的妙处。惟有化大为小,才更能恰切地表达诗人于“山行”时的憋气不舒的感受。
这首诗不用一典,比喻精巧而易晓,是袁枚“性灵”之作的一个范例。

作者袁枚资料

袁枚

袁枚的诗词全集_袁枚的诗集大全,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 查看详情>>

袁枚古诗词作品: 《春日杂诗·千枝红雨万重烟》 《题柳如是画像》 《题画·村落晚晴天》 《绝命词·赋性生来本野流》 《泊舟平望偕齐次风宗伯周兰坡学士访玉川居士》 《寄聪娘》 《临安怀古》 《题桃花·二月春归风雨天》 《出山词·出门身在百花前》 《品画·品画先神韵

《山行杂咏》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