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蒋山寺十月桃花赏析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出自:蝶恋花·蒋山寺十月桃花 更新时间:2020-10-27
词的上阕说桃花高贵:一是“天上种”,不是人间俗物;二是经王母亲手培育(“弄”);三是青女、素娥只配做她“侍从”;四是独擅恩宠。这里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么高贵的桃花可以说是指皇宫内深受宠爱的佳丽。“绛蕊丹跗”,说桃花娇美,红得似火,光艳灼人,是下句“婵娟”的形象化,说花也是说人,说现在花开放的情景,更暗示过去人的风光。
下阕用“回首”换头,曲断意连,意绪绵延。过去“欢娱”映衬眼前凄清,“谁与共”,在寻觅旧梦。往昔共享“欢娱”的伙伴,现在已不在身边,身边却是另一种景色,“荒草残烟”,凄凉不忍触目。“冷落秦源洞”,桃花源里居民都因避秦乱过来的。不说桃源说秦源,多了一层含蓄。现在是十月,即使在桃花源,也不会再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绚丽景色,同样会是“荒草残烟”,冷落萧瑟的景象。“阆苑风高”,重点在“风高”。正因为“风高”,致使彩凤“迷”乱,无处寻觅旧踪,无处寻觅往昔共享“欢娱”的友伴,于是引出下句,“断魂飞入韩凭梦。”不必坐实“断魂”“彩凤”“韩凭”喻谁,单是“风高迷凤”“断魂入梦”就构成一幅朦胧闪烁、似痴似幻、哀惋凄寒的情境。
据《逐鹿记》载,徐达、常遇春进入元朝京城,把皇宫内元顺帝没有带走的宫人全部送往金陵,太祖吩咐送到各宫使唤,内有一人不从。太祖说:“尔即守节,何不死于元时?”答说:“愿明一言而死,以为有名鬼耳。”太祖让人给她纸笔。她赋诗一首,“掷笔投地而死。”仍没留姓名,人称元宫人。诗开头说:“君王慧性被奸迷,妾曾三谏触闱墀。”刘基是太祖重臣,常在左右,关于这批宫人,特别是关于那位赋诗“投地而死”的女子,或许听到许多秘闻。词里所咏桃花可能也带有她们的身影。词的末两句所表达的这种心绪可能也是属于亡国妃嫔的。参照开头“度朔移来”说词里映有从元朝京城大都移送来的宫人,包括那位“投地而死”的女子身影,也是合情理的。刘基虽做过元朝的官,但无眷恋之情,又受明太祖信任,抒发这种情绪,也可能是在以元朝为鉴,警惕新朝,套用杜牧《阿房宫赋》的话说,是元人不暇“自哀”,明人应该“哀之”“鉴之”,不使后人再哀今人,用心是良苦的。

蝶恋花·蒋山寺十月桃花: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03758426412113.html

刘基: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18.html

《言志》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即唐伯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作者心中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诗中平铺直述,开门见山不仅表明出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还反映出他那不羁的性格。
唐伯虎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考中解元,次年春天进京赶考,途中因参与泄题事件,被弘治皇帝革去功名,案情查实,被安排去浙江做一名小吏,唐伯虎表示“士也可杀,不能再辱”,断然予以拒绝回家。唐伯虎回到家里,却遭到了家人的白眼、辱骂,为此唐伯虎与兄弟分家,使本就衰落的家境更为不堪,生计维艰。迫于无奈,唐伯虎只得出卖书画诗文来维持生计。于是在唐伯虎后半生二十余年时光,虽然功名未就,但自适的志趣,卖书画为生的生活方式,给他带来了人格的独立,故有感做此诗向世人言志。

作者刘基资料

刘基

刘基的诗词全集_刘基的诗集大全,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查看详情>>

刘基古诗词作品: 《绝句漫兴·莫道花开便是春》 《招隐·豫章长千仞》 《王子乔·乃是髭王之子》 《越山亭晚望》 《又用前韵·西风吹面雨霏微》 《感兴·落日悲风云满川》 《感怀·种苗甫田中》 《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 《春兴·忽听屋角闹晨鸠》 《题富好礼所畜村乐图

《蝶恋花·蒋山寺十月桃花》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