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子侨包藏祸心注释译文
注释:
①微行:旧时指帝王或高官隐蔽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这里指暗中行走。
②涂:同“途”。
③溷:茅坑。
④咥(xi):大笑貌,这里指取笑。
译文:
西郭子侨和公孙诡随、涉虚,三人一道暗中出游,黑夜里总是从他邻居的墙上越过,邻人很厌恶他们,便在他们来往的路上挖下坑穴,并设下了茅坑。一天晚上,他们又从那里走,子侨先掉到了茅坑里,他却故意不吱声,反而招呼诡随过来;诡随跟着他也掉进了茅坑里,正想喊,子桥急忙掩住他的嘴说:“别吱声。”一会儿,涉虚赶到,也掉了进去。子侨才开口说:“我想这样做大家就不会相互取笑了。”君子评论起子侨,都说他不是好人。他自己由于不小心,蒙受了污辱,反而包藏祸心,又去坑害他的朋友,他的行为太不仁义了!
郁离是什么?离是火,有文采的样子,使用它,文章就文采兴盛,国家就会达到太平治世。这本书一共十卷,分为十八章,散列为一百九十五条,多的有上千字,少的有上百字。书中详细谈论了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谨慎处理微小的细节、修缮法纪、不求近列、推崇规劝、侦察敌情、审视形势、任用贤才、治理百姓,以仁义道德的美好风范为基础,明了吉凶祸福的苗头,通晓古今事业成败得失的情况,对矫正元朝的弊病,有深深的感慨,有激愤的言论。文章包容万物,彻底消解各种疑惑,辩论的文辞富丽,比喻工巧,又不背离正道。快速阅读这书的时候,书中的锋芒令人敬畏,就像太阿剑离开剑匣,好像不可把玩。慢慢思量,书中的道理正确,言之凿凿如同治病的药物,确定无疑如同疗治饥饿的不可缺少的五谷,哪里像管仲、商鞅的功利之说,申不害和韩非的刑名之术,张仪、苏秦的游说之术,孙武、吴起的用兵谋略,他们的学说都违背圣人(的思想),追求高超的谋术,却不认为自己不正确!
看这本书的人,都把刘公(之前)不被重用当作是遗憾的事,怎知天意在此,要将天命给予新朝呢?皇帝兴起,(刘公)最终完成伟大的谋略,辅佐皇帝,时运昌隆。等到论功行赏,裂地分封,最终接受五等爵位,与开国的元勋大臣,享受丹书铁券的荣光,永享美好,这难道不荣耀吗?《传》上说:自己国家的人才不被任用,就可能被敌国使用。这就应该说的是刘公吧。刘公写这本书,本来寄望于后世使用它,怎料到会亲身实践?虽然如此,刘公的功业都体现在这本书上,这是元朝失败的原因;刘公的书(里面的思想)被运用于事业中,这是我朝兴盛的原因。哎!一个(有才能的)人是被任用还是弃臵不用,关系到天下和国家兴衰,那么这本书,难道是微不足道的一家之言吗?
我早年曾经在刘公处接受教导,后来在金陵官寺拜见过他,他拿出这本书来教导我,我吃惊于前所未见,遗憾于不能完全掌握这本书的要领。现在刘公已经死去,他的儿子仲璟担心这本书散失,因为我与刘公有跟从学习的关系,让我为这本书作序。但我哪敢为刘公的书写序啊?只是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这本书上,也是很荣幸的事,所以就不推辞为之写了这篇序言。刘公讳基,字伯温,是栝苍人。像他详细的言行,官职功勋的等第,都详细记录在国史里,这里就不详细记录了。
洪武十九年冬十一月,弟子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①微行:旧时指帝王或高官隐蔽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这里指暗中行走。
②涂:同“途”。
③溷:茅坑。
④咥(xi):大笑貌,这里指取笑。
译文:
西郭子侨和公孙诡随、涉虚,三人一道暗中出游,黑夜里总是从他邻居的墙上越过,邻人很厌恶他们,便在他们来往的路上挖下坑穴,并设下了茅坑。一天晚上,他们又从那里走,子侨先掉到了茅坑里,他却故意不吱声,反而招呼诡随过来;诡随跟着他也掉进了茅坑里,正想喊,子桥急忙掩住他的嘴说:“别吱声。”一会儿,涉虚赶到,也掉了进去。子侨才开口说:“我想这样做大家就不会相互取笑了。”君子评论起子侨,都说他不是好人。他自己由于不小心,蒙受了污辱,反而包藏祸心,又去坑害他的朋友,他的行为太不仁义了!
郁离子·子侨包藏祸心: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379.html
刘基: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18.html
《郁离子》,是诚意伯刘基在元末时写的书。刘公的学问足以探究天、地、人的奥秘,学识足以通晓所有事物的情状,气足以改变军队的首领,以此评价自己,在天地之间卓然不群,自认为与古代的豪杰相比并无差别。二十岁,已经获得进士第,有志于推崇君主庇护百姓。在那时,国君不多思念考虑天下,任用官员也不认真选择,事情按惯例处理,(有才能的人)闭着嘴不能有所作为。不久南方北方相继发生骚乱,刘公慷慨激愤有安定天下的志向。藩卫国土的封疆大吏正致力于出兵作战,授予他参赞的职务,而刘公急欲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多次提出建议,都是挽救时局的长远之计。但当时的执政者因循守旧并乐于苟且偷安,建议都被压制不被实行。刘公就弃官离开,隐居在青田山中,发愤著书。这就是《郁离子》写作的缘由。郁离是什么?离是火,有文采的样子,使用它,文章就文采兴盛,国家就会达到太平治世。这本书一共十卷,分为十八章,散列为一百九十五条,多的有上千字,少的有上百字。书中详细谈论了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谨慎处理微小的细节、修缮法纪、不求近列、推崇规劝、侦察敌情、审视形势、任用贤才、治理百姓,以仁义道德的美好风范为基础,明了吉凶祸福的苗头,通晓古今事业成败得失的情况,对矫正元朝的弊病,有深深的感慨,有激愤的言论。文章包容万物,彻底消解各种疑惑,辩论的文辞富丽,比喻工巧,又不背离正道。快速阅读这书的时候,书中的锋芒令人敬畏,就像太阿剑离开剑匣,好像不可把玩。慢慢思量,书中的道理正确,言之凿凿如同治病的药物,确定无疑如同疗治饥饿的不可缺少的五谷,哪里像管仲、商鞅的功利之说,申不害和韩非的刑名之术,张仪、苏秦的游说之术,孙武、吴起的用兵谋略,他们的学说都违背圣人(的思想),追求高超的谋术,却不认为自己不正确!
看这本书的人,都把刘公(之前)不被重用当作是遗憾的事,怎知天意在此,要将天命给予新朝呢?皇帝兴起,(刘公)最终完成伟大的谋略,辅佐皇帝,时运昌隆。等到论功行赏,裂地分封,最终接受五等爵位,与开国的元勋大臣,享受丹书铁券的荣光,永享美好,这难道不荣耀吗?《传》上说:自己国家的人才不被任用,就可能被敌国使用。这就应该说的是刘公吧。刘公写这本书,本来寄望于后世使用它,怎料到会亲身实践?虽然如此,刘公的功业都体现在这本书上,这是元朝失败的原因;刘公的书(里面的思想)被运用于事业中,这是我朝兴盛的原因。哎!一个(有才能的)人是被任用还是弃臵不用,关系到天下和国家兴衰,那么这本书,难道是微不足道的一家之言吗?
我早年曾经在刘公处接受教导,后来在金陵官寺拜见过他,他拿出这本书来教导我,我吃惊于前所未见,遗憾于不能完全掌握这本书的要领。现在刘公已经死去,他的儿子仲璟担心这本书散失,因为我与刘公有跟从学习的关系,让我为这本书作序。但我哪敢为刘公的书写序啊?只是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这本书上,也是很荣幸的事,所以就不推辞为之写了这篇序言。刘公讳基,字伯温,是栝苍人。像他详细的言行,官职功勋的等第,都详细记录在国史里,这里就不详细记录了。
洪武十九年冬十一月,弟子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作者刘基资料
古诗《郁离子·子侨包藏祸心》的名句翻译赏析
- 而置溷焉。一夕又往,子侨先堕于溷,弗言,而招诡随;诡随从之堕,欲呼 - - 刘基 - - 《》
- 西郭子侨与公孙诡随、涉虚,俱为微行。昏夜逾其邻人之垣,邻人恶之,坎其往来之涂 - - 刘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