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公山创作背景
《石公山》是明朝文学家、诗人顾璘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过正面与侧面的描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写景咏物与议论感怀有机地结合起来,明里写物,暗中喻人。
①石公山:《中国地名大辞典》中,“石公山”失载。按《越绝书》云:“苏阊门西高颈山东,有巨石人,古名石公。去县二十里。”可知石公山即高颈山,在苏州吴县西部的太湖边上。
②三万顷:指太湖,《越绝书》:“太湖周三万六千顷。”
③浴:指用太湖的水汽、云雾来洗涤。青葱:指石公山。
④骨立:消瘦到极点。形容石公山的外形。
⑤孤掌: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此处形容石公山孤立、势力单薄。
⑥朱勔(miǎn):北宋末年苏州(今属江苏)人,商人出身。结交蔡京、童贯,冒军功为官。凡官吏居民,旧有睚眦之怨者无不生事陷害。时宋徽宗垂意花石,置办使朱勔语其父朱冲取太湖石以进。至政和中极盛,舳(zhú)舻(lú)相衔于淮、汴间,号花石纲。民怨沸腾。
⑦荆榛(zhēn):灌木或小乔木,杂乱丛生。这里引申为废弃荒芜。故宫:指艮(gèn)岳。宋政和七年(1117)徽宗建。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其地为艮方,故名。亦曰万岁山。宣和六年(1124)改名寿峰。久废。
白话译文
茫茫的太湖,日夜洗涤着石公山。
嶙峋奇拔的石公山,独立于风云之外,屹立在涛浪之中。
如果让它当路经过,应该是雄伟险要的关隘。
朱勔真实多事,万岁山到头来还不是废弃荒芜了。
石公山: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05420115415312.html
顾璘: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816.html
注释①石公山:《中国地名大辞典》中,“石公山”失载。按《越绝书》云:“苏阊门西高颈山东,有巨石人,古名石公。去县二十里。”可知石公山即高颈山,在苏州吴县西部的太湖边上。
②三万顷:指太湖,《越绝书》:“太湖周三万六千顷。”
③浴:指用太湖的水汽、云雾来洗涤。青葱:指石公山。
④骨立:消瘦到极点。形容石公山的外形。
⑤孤掌: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此处形容石公山孤立、势力单薄。
⑥朱勔(miǎn):北宋末年苏州(今属江苏)人,商人出身。结交蔡京、童贯,冒军功为官。凡官吏居民,旧有睚眦之怨者无不生事陷害。时宋徽宗垂意花石,置办使朱勔语其父朱冲取太湖石以进。至政和中极盛,舳(zhú)舻(lú)相衔于淮、汴间,号花石纲。民怨沸腾。
⑦荆榛(zhēn):灌木或小乔木,杂乱丛生。这里引申为废弃荒芜。故宫:指艮(gèn)岳。宋政和七年(1117)徽宗建。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其地为艮方,故名。亦曰万岁山。宣和六年(1124)改名寿峰。久废。
白话译文
茫茫的太湖,日夜洗涤着石公山。
嶙峋奇拔的石公山,独立于风云之外,屹立在涛浪之中。
如果让它当路经过,应该是雄伟险要的关隘。
朱勔真实多事,万岁山到头来还不是废弃荒芜了。
作者顾璘资料
顾璘的诗词全集_顾璘的诗集大全,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 查看详情>>
顾璘古诗词作品: 《庚辰元日》 《赠子鱼·与子三年别》 《寄和赵户曹叔鸣西寺游瞩》 《宿宜兴东坡祠下》 《松坞草堂新成杂兴》 《晚投高楼寺读石沙王侍御诗爱其奇戏拟四韵》 《东郊田园·陶公归桑里》 《宿云开堂》 《拟宫怨·不见彤墀日月旗》 《塞下曲·黄河冰厚马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