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昨夜半山亭下醉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出自:临江仙·昨夜半山亭下醉 更新时间:2021-01-15
译文
⑴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⑵内乡:在今河南省,元好问曾在此任县令。嵩前:即嵩山之前。故人:指冯璧,字叔献,承安二年进士,曾住在嵩山龙潭十几年。三十四岁那年,元好问曾和雷希颜陪冯璧游嵩山前龙母潭,冯璧还为龙潭寺南的洼尊命名。
⑶半山亭:在内乡县一百二十里汤河半山间,是元好问常常和朋友们饮酒赋诗的地方。
⑷洼尊:地名,在嵩山龙潭寺南。唐开元中湖州别驾李适之登岘山(河南信阳县南),见山上有一个石坑像酒杯一样,开元注入一杯酒,于是在这里建了一个洼尊亭,以后不断有人刻石留题。留题:留下题写的诗词
⑸淅(xī)江:水名,源出河南省卢氏县,向南流经内乡、淅川二显间,汇丹江入汉江。
⑹冰壶:本为容冰之玉壶,此处借指天光水色,天下水,水底天,清洁晶莹,宛如冰壶。
⑺云锦:朝霞。
⑻红尘:闹市的飞尘,形容繁华。佛家谓人世间为红尘,是争名夺利之所。白日:喻指名利。
⑼山中太古熙熙:指山中与尘世隔绝,民风古朴淳厚,和乐安详。熙熙,和乐的样子。
⑽外人:指山中以外的人。
⑾“桃花”二句:化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澳行,忘路之远近。忽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白话译文
昨天晚上在半山亭下饮酒,大醉而归,今天酒醒了,想起在嵩山洼尊的老朋友冯璧,如果他在,又该题咏诗词了吧!淅江的山水如冰壶般高洁晶莹,两岸的花树烂漫得如同朝霞。
世俗纷扰,争名夺利,而山中却像太古时一样和平安乐。外人从纷扰的尘世中来,对山中的情形该迷惑不解。这里的风光美景就像是桃花源武陵溪里一样。

临江仙·昨夜半山亭下醉: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0488.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这是一首写给友人的词。上片写游迹。首二句叙说纵情游览的乐趣及逸兴豪情:在半山亭上饮酒,洼尊石畔吟诗。“放船”以下三句,交待泛舟,描摹出天水相映,云树高低的澄明幽美境界。尊石畔吟诗,并放舟于浩淼淅江之上,潇洒自得。尾句是一幅巧对:“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状写了寺山半山亭雄奇清幽的特色。既写这里蓝天如洗、上下空明、玲珑剔透的清幽,又写云树环合、繁花满眼的娇妍。用语和谐优美,清新自然,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伯仲,而意境的开阔,想象的高奇,却有过之。淅江的美景令词人迷醉其中,乐而忘返是自然的。
下片换头,以红尘的杂扰和山中的和乐对比,写出了词人无心仕宦,渴望固守桃源的心情。看红尘,世俗缠绕,人人都在争名夺利,而山中却有着原始的和平和安乐。“外人初到”应该是指从红尘中,从纷扰的世事中来的人,一开始不习惯,不接受山中和乐这个事实,对古朴安乐的状态迷惑不解。词人对武陵溪情有独钟,而此处的美景,就仿佛是桃花林里一般。词人以此来比喻内乡景致,同时也用来申明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归宿。
内乡是一个山城,这里与世隔绝,树木蓊郁,空气新鲜,民风淳厚,和京都洛阳等大城市相比,自然是像世外桃源一般。全词以豪放的情怀,洒脱的笔触,表达了词人清淡的心境,以及在心境中滋生的对功名的淡漠,和对世外桃源般隐居所的深情和向往。上片写景,淋漓晓畅。下片用红尘和山中对比,抒情真挚,最后以“桃花流水”作结,空灵迷离,遐想不已!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浪淘沙令·春瘦怯春衣》 《太原·梦里乡关春复秋》 《江城子·众人皆醉屈原醒》 《李仲华湍流高树图》 《论诗·切切秋虫万古情》 《济南杂诗·荷叶荷花烂熳秋》 《山中寒食·小雨班班浥曙烟》 《杂著·燕语莺啼百啭新》 《满江红·往山中》 《鹧鸪天·枕上清风午梦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