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赏析

朝代:元代 作者:萨都剌 出自: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 更新时间:2021-01-26
诗的首联即紧扣烂柯山这一主题,这是后世流传广泛的遇仙故事。这首诗要重点表现烂柯山的仙境之姿,第一句就展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仙境,有洞天福地、有龙、有仙气环绕,引人入胜。萨都剌用这个典故,表示看到如此仙境之后,他内心不由得产生了隐居脱俗的心思。
颔联渲染烂柯山壮丽瑰奇的景色,暗示作者内心也怀着遇仙的渴望。“鞭石”一句切题,诗人感叹烂柯山的石桥凌空横跨,凡人不可能完成,就像是有鞭石神人凭借神奇的法力建造的。
颈联仍然极力渲染烂柯山的神奇。句中的“乌鹊横桥”是从牛郎织女故事变化而来的典故,这里用“鹊桥”的典故,也是照应吟咏“石桥”这个主题。这一联对仗工整,且以实对虚,想像出奇:乌鹊横桥虽然来自传说,但毕竟鹊也好、桥也好,都还是现实中可以见到的事物,当然可以“有影”;至于银河,本身就不是“河”,自然“无波”,诗人的思维之翼却偏要伸展开来,在“波”字上做文章。“银河垂地水无波”一句,其想像力直追李白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试想一下,横亘天宇的银河竟然垂到地上,这种气贯长虹的气势,非常令人神往,同时这句也暗示烂柯山之高,其绝顶可以触及天上的银河。在道教传说中,这样的高山正是凡人飞升上天的道路,也是仙人出没的地方。
尾联的“题柱”用了汉代司马相如的典故,即被视作有志于功名。这里“题柱凌云客”指马昂夫,作者夸他有凌云之志,而又丰姿潇洒。这种凌云之志,既可以理解为仕途方面的努力,也可以理解为对得道飞升的追求。另外,有人认为“题柱”用的是汉代尚书郎田凤的典故,这么理解也无不可。但是由于此诗是咏烂柯山石桥,将“题柱”理解为司马相如题桥的典故显然更为贴切,何况司马相如所题的桥名叫升仙桥,与诗中所叙遇仙主题也很吻合。最后一句提到了“织女”,回应上文出现的“乌鹊横桥”、“银河”。“天近应闻织女梭”,与李白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属于萨都剌诗歌中用典较多的作品。典故虽多,但是没有堆砌、累赘之感。这些典故在诗中应用极为自然,它们恰如其分地融汇到诗句里,整首诗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前后照应,意蕴隽永。由此可以看出萨都剌驱使典故为己所用的功力。明人张习在为《雁门集》所撰的题识中,称萨都剌属于“奇才天授,开阖变怪,莫可测度,以骇人之视听”。这首诗意境奇诡,壮丽宏阔,颇有唐代李白、李贺的余韵,正符合张习所下的判语。由山水的自然之景,引出对传说中仙境的向往,其中也透露出学佛问道、隐居避世的内心渴望。

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3399.html

萨都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1.html

《越台怀古》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描绘了越王山地势险要,云雾缭绕之景;颔联感慨时过境迁,不复昔日繁华;颈联则承接上联,引发对闽越王的悼念;尾联以暮雨中越台的凄楚景象收束全篇。全诗善于暗用典故和点化前人辞句,豪迈而感慨,雄浑而苍凉,景物鲜明,寄托遥深。
本诗一名《台山怀古》,作于至元二年(1336)前后,当时诗人在福建任闽海廉访司知事。他登临越王山,看到山水形胜,以及帝王废都,怀古幽思油然而生,作下了此诗。

作者萨都剌资料

萨都剌

萨都剌的诗词全集_萨都剌的诗集大全,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 查看详情>>

萨都剌古诗词作品: 《过居庸关》 《闽中苦雨》 《过高邮射阳湖·秋风吹白波》 《山中怀友》 《送人之渐东》 《满江红·六代繁华》 《鬻女谣》 《酹江月·短衣瘦马》 《用韵寄龙江》 《登乐陵台倚梧桐望月有怀南台李御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