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金陵·行人雨霁入金陵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 作者:萨都剌 出自:望金陵·行人雨霁入金陵 更新时间:2021-01-26
《望金陵》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描写雨后行人入城,听见远处传来钟声;颔联描写秦淮河波涛汹涌,遗迹古物都已破败凋零;颈联则缘景述情,感叹世事变迁,江山依旧如画;尾联诗人要“买花载酒”去“赏心亭”,以旷达的眼光总结全篇。全诗怀古咏今,情景交融,以对比的手法引发出对历史变迁、人事兴衰的感慨,情感豪放旷达。
这首诗应为元至顺三年(1332)左右所作,萨都剌其时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居住在金陵,创作了一批关于金陵的怀古咏史诗词,如《满江红·金陵怀古》、《百字令·登石头城》等。《望金陵》也是一首以金陵为主题的怀古七律。金陵曾是六朝古都,遗留下无数名胜风物,前人题咏数不胜数。诗人登上赏心亭,眺望金陵,通过古寺的钟声、城边的涛声等金陵的典型景物,回顾金陵六朝的历史,感慨万千,因此作下了此诗。

望金陵·行人雨霁入金陵: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1626867431729.html

萨都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1.html

注释
1.雨霁:风雨停止。入金陵:一作“金陵去”。
2.萧寺:即佛寺。这是因为佛教在南朝时大为发展,尤其到梁武帝萧衍时更甚,仅在建康就造佛寺七百所。
据说,萧衍造寺,曾命书法家萧子云在寺门上大书一“萧”字,后寺毁而此字独存,故后世称佛寺为萧寺。
疏钟:一作“钟声”。
3.六朝,指三国时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即金陵),
4.春风玉烛:形容太平景象。《尔雅·释天》: “四气和谓之玉烛。”
白话译文
行路之人雨过天晴进入金陵,远处听见佛寺传来断断续续的钟声。
五月的潮声正澎湃汹涌,六朝的文化遗物已满目凋零。
天下升平留下的只有歌韵,落日映照青山像立着的画屏。
千古的兴亡令人发笑,不如买花载洒去往赏心亭。

作者萨都剌资料

萨都剌

萨都剌的诗词全集_萨都剌的诗集大全,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 查看详情>>

萨都剌古诗词作品: 《闽中苦雨》 《台山怀古》 《彭城杂咏》 《赠弹筝者》 《用韵寄龙江》 《白云答·使君抑何忙》 《过广陵驿》 《游会仙宫》 《早发黄河即事》 《酹江月·短衣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