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箫·秋景堪题注释译文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双调为元曲常用宫调。碧玉箫:曲牌名。定格句式为四五、四五、三五、三三、一五,九句九韵。
⑵堪题:值得写,值得描画。
⑶“松径”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意。松径,指隐居的园圃。
⑷“黄菊”句: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
⑸泼醅(pēi):没有漉过的酒。
⑹“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陶渊明九月九日在宅边菊丛中,坐了很久,正苦无酒,忽值江州剌史王弘派白衣送酒至,陶渊明于是就酌,烂醉而归。白衣,给官府当差的人。
⑺官品极:最高的官阶。
⑻成何济:有什么益处。济,益处。
⑼渊明:即东晋诗人陶渊明。
白话译文
秋天的美景值得吟咏,只见山间溪头一树树火红的枫叶。松林间的小径此时最宜人,金黄的菊花盘绕着东边的篱笆。这时节,正对着酒樽,斟泻粗酒,恰有老百姓前来劝酒。即使出仕做官升到最高品阶,最终能有什么用呢?不如回归故里,学陶渊明归隐醉酒。
开篇一连四句,集中展现出秋山的壮丽景色。首句“秋景堪题”是对秋景概括性的赞美,起总领作用,也赋予了曲子和谐的音韵美。接下来三句便是对所见之景的具体描述。作者行走在山涧小溪上,看满山红叶绚丽缤纷。“红叶满山溪”,是一个色彩鲜明的远景镜头,意境开阔,引人入胜。着重点在一个“红”字,突出了此景的光彩夺目之感,实则也是象征着尘世浮华的生活。“松径偏宜”,是一个中景,青翠的松柏与满山的红叶形成色彩对比,加深了人们的视觉印象。“黄菊绕东篱”,写身边景物,是近景。三、四两句的景物换成了蔚然成林的青松和高洁脱俗的黄菊,俨然一片幽静的天地,这便是象征着田园生活的清雅脱俗。色彩的倏然变化,环境由喧闹到幽静,可谓水到渠成。作者一反诗词中草木摇落,红衰翠减,肃杀凄凉的悲秋情调,而以乐观豪情去写秋景的磅礴绚丽和沛然生机。且景中寓情:红叶、山溪,皆林泉之士所爱,红叶可题诗,可烧火煮酒;山溪可酿酒,又可供垂钓。苍松、黄菊,凌霜傲雪,经久不凋,象征超尘拔俗,志法行芳,而为陶潜所赞。凡此皆为下文“学渊明醉”作铺垫。而“堪题”“偏宜”,赞美之情亦溢于言表。这四句写得有声(溪)、有色(红、黄〕、有态(满、绕);景致描绘又极有层次:一二句写全景,是出乎其外,三四句写局部,是入乎其内。这样就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
但是,如果仅止于此,那么曲中所描绘的不过是一幅表现秋景的静物画。显然,这没有完成作者“诗言志”的命意。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词家多以景寓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志。因此,五、六句写道:“正清樽斟泼酷,有白衣劝酒杯。”对于这两句,既可理解为作者直抒胸臆的议论、述怀:秋景佳酿,正是举杯畅饮的好时机;又可视为画中人物的行动:画面上的隐士正自酌自饮,白衣童子殷勤劝杯。“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清樽、泼醅、白衣、酒杯,这些意象,又隐含着安贫乐道、浮云富贵、笑傲王侯之意。
末尾四句一转,正面抒发不屑仕进的归隐之情。“官品极,到底成何济”,是作者对人生、仕途的思考。想到仕途的险恶,世态的炎凉,人生的虚幻,愤世嫉俗,感念万端,集中概括为一句:即使官至极品,又于事何济!这里以轻蔑的口吻否定了争名夺利之徒,同时是对仕途的否定,也是对现实的绝望。“归,学取他渊明醉。”陶渊明为彭泽令八十余日,赋《归去来兮辞》,自免去职,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的隐居生活。这里说把效法陶渊明作为自己的归宿,表示了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决心,表明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黑暗污浊社会的不满和嫌恶。以上几句曲文,既像画中人的独白,又像是这幅清秋醉饮图的题赞,画龙点睛,醒人耳目。
此曲声文并茂,由景生情,对偶工整精美,音韵自然流畅,作者于大自然中体味真意,可见作者的超凡脱俗。
⑴双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双调为元曲常用宫调。碧玉箫:曲牌名。定格句式为四五、四五、三五、三三、一五,九句九韵。
⑵堪题:值得写,值得描画。
⑶“松径”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意。松径,指隐居的园圃。
⑷“黄菊”句: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
⑸泼醅(pēi):没有漉过的酒。
⑹“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陶渊明九月九日在宅边菊丛中,坐了很久,正苦无酒,忽值江州剌史王弘派白衣送酒至,陶渊明于是就酌,烂醉而归。白衣,给官府当差的人。
⑺官品极:最高的官阶。
⑻成何济:有什么益处。济,益处。
⑼渊明:即东晋诗人陶渊明。
白话译文
秋天的美景值得吟咏,只见山间溪头一树树火红的枫叶。松林间的小径此时最宜人,金黄的菊花盘绕着东边的篱笆。这时节,正对着酒樽,斟泻粗酒,恰有老百姓前来劝酒。即使出仕做官升到最高品阶,最终能有什么用呢?不如回归故里,学陶渊明归隐醉酒。
碧玉箫·秋景堪题: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3775.html
关汉卿: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61.html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绚丽宜人的秋山风光图。作者写秋之景却不着一笔悲秋之调,秋景的承接转合间可谓行云流水。开篇一连四句,集中展现出秋山的壮丽景色。首句“秋景堪题”是对秋景概括性的赞美,起总领作用,也赋予了曲子和谐的音韵美。接下来三句便是对所见之景的具体描述。作者行走在山涧小溪上,看满山红叶绚丽缤纷。“红叶满山溪”,是一个色彩鲜明的远景镜头,意境开阔,引人入胜。着重点在一个“红”字,突出了此景的光彩夺目之感,实则也是象征着尘世浮华的生活。“松径偏宜”,是一个中景,青翠的松柏与满山的红叶形成色彩对比,加深了人们的视觉印象。“黄菊绕东篱”,写身边景物,是近景。三、四两句的景物换成了蔚然成林的青松和高洁脱俗的黄菊,俨然一片幽静的天地,这便是象征着田园生活的清雅脱俗。色彩的倏然变化,环境由喧闹到幽静,可谓水到渠成。作者一反诗词中草木摇落,红衰翠减,肃杀凄凉的悲秋情调,而以乐观豪情去写秋景的磅礴绚丽和沛然生机。且景中寓情:红叶、山溪,皆林泉之士所爱,红叶可题诗,可烧火煮酒;山溪可酿酒,又可供垂钓。苍松、黄菊,凌霜傲雪,经久不凋,象征超尘拔俗,志法行芳,而为陶潜所赞。凡此皆为下文“学渊明醉”作铺垫。而“堪题”“偏宜”,赞美之情亦溢于言表。这四句写得有声(溪)、有色(红、黄〕、有态(满、绕);景致描绘又极有层次:一二句写全景,是出乎其外,三四句写局部,是入乎其内。这样就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
但是,如果仅止于此,那么曲中所描绘的不过是一幅表现秋景的静物画。显然,这没有完成作者“诗言志”的命意。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词家多以景寓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志。因此,五、六句写道:“正清樽斟泼酷,有白衣劝酒杯。”对于这两句,既可理解为作者直抒胸臆的议论、述怀:秋景佳酿,正是举杯畅饮的好时机;又可视为画中人物的行动:画面上的隐士正自酌自饮,白衣童子殷勤劝杯。“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清樽、泼醅、白衣、酒杯,这些意象,又隐含着安贫乐道、浮云富贵、笑傲王侯之意。
末尾四句一转,正面抒发不屑仕进的归隐之情。“官品极,到底成何济”,是作者对人生、仕途的思考。想到仕途的险恶,世态的炎凉,人生的虚幻,愤世嫉俗,感念万端,集中概括为一句:即使官至极品,又于事何济!这里以轻蔑的口吻否定了争名夺利之徒,同时是对仕途的否定,也是对现实的绝望。“归,学取他渊明醉。”陶渊明为彭泽令八十余日,赋《归去来兮辞》,自免去职,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的隐居生活。这里说把效法陶渊明作为自己的归宿,表示了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决心,表明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黑暗污浊社会的不满和嫌恶。以上几句曲文,既像画中人的独白,又像是这幅清秋醉饮图的题赞,画龙点睛,醒人耳目。
此曲声文并茂,由景生情,对偶工整精美,音韵自然流畅,作者于大自然中体味真意,可见作者的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