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胡关饶风沙创作背景
《古风·胡关饶风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主题是批评国无安边的良策,也无胜任的良将。全诗二十二句,开头六句写边地“萧索”。风沙肆虐,木落草黄,大漠城空,遗堵无存。这是以景物烘托边患惨象。“白骨”四句写千百年来,边患所造成的惨状。千年白骨,堆积如山,皆为胡人所为。“赫怒”以下十句写“劳师”。“赫怒”二句总提;“阳和”二句写征卒扰民,气候为之失和;“三十”四句,写士卒悲就行役;“不见”二句议论,直说“征戍儿”之苦。结尾两句表达主旨。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十四首,当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后期。
唐朝自武后长寿元年(692年)王孝杰大破吐蕃,克服龟兹四镇以后,唐与吐蕃之间和战不常。至唐玄宗安史之乱(755年)以前,因国力强盛还可以阻止其入侵,特别是天宝六载(747年)曾大规模进攻吐蕃,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安史乱后,唐帝国由盛而衰,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以致“天骄毒威武”“发卒骚中土”,吐蕃上层统治集团不断发动侵扰战争,给边地人民造成难以言状的苦难。这首诗就是针对“阳和变杀气”“安得营农圃”的现实而作的。
古风·胡关饶风沙: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725.html
李白: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html
注释
⑴“胡关”二句:谓边关之地多风沙,历来萧条凄凉。胡关:近胡地之关,如雁门、玉门,阳关之类。此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饶:多。
⑵萧索:凄凉。终:尽。终古:久远。
⑶戎虏:敌方军队。
⑷遗堵:经过战争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
⑸“白骨”二句:言白骨堆积如山,遮蔽了草木。横:充溢。千霜:即千年。嵯(cuó)峨(é),本指山峰高峻,这里形容白骨堆积如山。榛莽,草木荆棘丛生。
⑹借问:向人询问。
⑺天骄:指胡人。汉朝称匈奴为“天之骄子”,简称天骄。见《汉书·匈奴传》。
⑻赫怒:发怒。这里为使动用法,即激怒。圣皇:指唐玄宗。
⑼劳师:动用军队。师:军队。鼙(pí)鼓:古代军中所用的军鼓,此借指战争。
⑽阳和:阴阳中和。此指太平景象。
⑾行役:此指行军打仗。
⑿“安得”句:言怎么能够从事农业生产呢。农:农事。圃:瓜果菜地。
⒀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长期驻守代郡、雁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匈奴小入,佯败不胜。单于得知,率大兵来攻,李牧为奇阵,张左右军包抄,大破匈奴十多万骑兵,单于逃走,后十多年不敢侵扰赵边城。后秦用反间计,言李牧欲反,赵王迁使赵葱、颜聚代李牧。牧不受命,被秘密逮捕杀害。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虏赵王迁,遂灭赵。
⒁边人:边地的人民和驻守的战士。豺虎:指胡兵。
白话译文
胡地向来以多风沙著称,自古以来都是荒芜之地。在霜凋木叶秋草已黄的时候,登高远望,以防胡人的进犯。只见大漠里边城空荒残破,邑无遗堵。皑皑的白骨堆集如山,被丛生的荆棘掩遮着。借问这是谁如此暴虐无道?原来是胡人下此毒手。我圣皇赫然大怒,决定派大军前去征讨。顿时间阳和变为杀气,征发士卒哭嚎一片,骚扰不安。三十六万士卒,被征入伍,哭声动天,泪如雨降。大量的劳力都去行军打仗,还有谁在家种田?君不见征戍的战士的悲惨处境,岂能知守卫关山的艰苦?可惜当今没有像李牧这样的守边良将,使得边塞的军民都为豺虎般的胡兵所斩杀蹂躏。
作者李白资料
古诗《古风·胡关饶风沙》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 - 李白 - - 《古风·胡关饶风沙》
-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 - 李白 - - 《古风·胡关饶风沙》
-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 - 李白 - - 《古风·胡关饶风沙》
-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 - 李白 - - 《古风·胡关饶风沙》
-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 - 李白 - - 《古风·胡关饶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