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注释译文
注释
⑴夜半闻钟:《王直方诗话》:“欧公言:唐人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说者云:‘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
⑵身世:平生。酒杯:借酒浇愁。
⑶汉殿:刘邦,代指汉代宫阙;秦宫,秦始皇,代指秦朝宫阙。
⑷梦入:梦境。少年丛,当谓英雄年少种种。
⑸歌舞:身世。
⑹误:没有。
⑺西窗:思念,代指抱负。
⑻卷地:谓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多指风。代指身世悲凉。
白话译文
整日在借酒浇愁的状态中渡过,一生的努力因没能改变国家的败局而全部成空。古今往来的英雄们本就不多,却因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再也难找到像刘邦、秦始皇那样的英雄。
少年繁华如梦,如今一一破灭,让人直欲遁入空门,做隐逸之士,可真正要去寻觅夜半禅钟的时候,却只有卷地的西风,严酷的现实,教人无梦可做,无处可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678.html
辛弃疾: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748.html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当是作者后期的作品,词虽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实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上片怀古,实叹喟今无英雄,秦汉盛世难再。下片歌舞匆匆者,亦少年盛事惟梦境再现。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描写的是人到中年,有些凄凄惶惶心态,但又不趋炎附势的低姿态。此词当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这首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上阙:“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英雄惜英雄的怅然,刘邦和秦始皇的时代,是他认为两个英雄豪杰辈出又命运起伏的时代。古今往来的英雄们,为时间的流逝而淹没,但是心中的宏大梦想缺不曾忘却,字里行间中作者为国家舍身立命而不达的情怀更加让人感慨。
上阕首句“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有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悲凉、沉郁。“雨打风吹”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此处表达出作者舍身报国决心的坚持。
下阙:"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后阙是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却连钟声也听不得,只有西风呜咽。虽然表面上看是想逃避现实,实际上作者丝毫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卷地西风“更是突出看当时严酷的现实。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作者辛弃疾资料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_辛弃疾的诗集大全,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 查看详情>>
辛弃疾古诗词作品: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 《浣溪沙·赋清虚》 《杏花天·牡丹昨夜方开遍》 《偶题·人言大道本强名》 《喜迁莺·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吴克明广文见和再用韵答之》 《采桑子·和铅山陈簿韵》 《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瑞鹧鸪·期思溪上日千回》 《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
古诗《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的名句翻译赏析
-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志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 - 辛弃疾 - -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 - 辛弃疾 - -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 鉴赏 - - 辛弃疾
- 古诗《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 创作背景 - - 辛弃疾
- 古诗《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 注释译文 - - 辛弃疾
- 古诗《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赏析 - - 辛弃疾
- 古诗《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创作背景 - - 辛弃疾
- 古诗《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创作背景 - - 辛弃疾
- 古诗《祝英台近·晚春》- -注释译文 - - 辛弃疾
- 古诗《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鉴赏 -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