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赏析
上片写病体中所见盛夏景色。起句写气候变化,一派秋凉,枕簟初凉,溪堂乍冷,虽未入秋时,已袭来秋意。这种冷清的感觉,既是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断云”句写江上风光;漂浮水面的片断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眼前出现了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这景象给词人带来一种开阔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空虚落寞的惆怅。“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红莲盛开,相互偎依,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却静静地兀立着,它一定正在发愁罢!“醉”字由莲脸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红莲、白鸟原该色彩鲜艳相映衬,怎知一个带出“醉”,一个寻来“愁”,全是作者本人审美主体的主观感受,自己病体无力,愁绪似醉,于是红莲也便似醉;自己两鬓发白,独自无言,僵卧溪堂,于是鸥鹭也会白羽如发,伫立愁苦。以此比拟自己的境况自然而贴切,意象清丽而生动。上片的景物描写,不但隐含着词人忧伤抑郁的意绪,而且为下片抒情创造了一种清冷、空虚而又沉闷的氛围。
下片写病后所感。换头三句即承上述氛围和意绪而来,但在情感上的表现却又显著变化:变含蓄为明朗,变抑郁为旷达。接着连用殷浩、司空图、班嗣三个典故。晋朝的殷浩被罢黜后终日用手指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心中积怨。辛弃疾遭到弹劾罢官居带湖,处境与之相似,胸中也有一股难以排遣不平之气,因而“书咄咄”可以理解为它要效仿前任以空中书字的方式表达强烈的抑郁不平之感。紧接着的一个三字句用的是唐末著名隐士司徒空的故事,借用“休休亭”之“休休”的用意,表达甘于隐退、享受闲适恬淡之乐的思想。同时,“休”字的多义性使得这个句子可作多种理解,它又可以看作对“书咄咄”的行为的否定,“休书咄咄”,那便是全然地放下心中负累,啸傲烟霞,恬然自适。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一组短促的音节,形成很强的感情冲击力。词人悲愤和自适的两种情绪在其中激荡,随之而来的“丘壑风流”则化解了这种内心的焦灼。
抒怀之后,末二句“不知”一转,变坦率为微婉,变旷达为悲凉。“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化用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筋力上楼知”句意。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词《满江红》)的悲愤。辛弃疾一生志在恢复中原,虽遭馋毁摈弃而坚持如故,因此表现在这里的便不是一般惊衰叹老的感伤,而是深恐功业难成的忧虑。此词原来只是无奈中的自嘲,是貌似豁达而实愤懑,而真意只在末二句。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2721.html
辛弃疾: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748.html
注释
①丹青:绘画的红绿颜色。
②绿野先生:《新唐书·裴度传》:时阉竖擅威,天子拥虚器,搢绅道丧;度不复有经济意,乃治第东都集贤里,沼石林丛,岑缭幽胜。午桥作别墅,具燠馆凉台,号“绿野堂”,激波其下。度野服萧散,与白居易、刘禹锡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
③《楚辞·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作品译文
微风细雨催促着春天,寒食的节日快要来到了。平原上,桃红柳绿一片春天。我们散步在原野上。来到了流水潺潺的溪边,在溪头,叫唤渡船渡我们过溪去玩。风吹着红花乱飞,蝴蝶狂舞,初生的野蚕,吃着桑树的嫩叶。我要学习绿野先生,清闲袖手,不管回家的大事,把诗酒当作功名去寻求。不管明天是阴是晴。今天晚上就算是我一个人醉了,但是我却看得清楚,可笑的是那些自以为清醒的人,却是糊里糊涂。
作者辛弃疾资料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_辛弃疾的诗集大全,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 查看详情>>
辛弃疾古诗词作品: 《南歌子·玄入参同契》 《书清凉境界壁》 《玉楼春·何人半夜推山去》 《浣溪沙·花向今朝粉面匀》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 《鹧鸪天·木落山高一夜霜》 《生查子·谁倾沧海珠》 《和赵晋臣送糟蟹》 《书渊明诗后》
古诗《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的名句翻译赏析
-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 - 辛弃疾 - -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
-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 - 辛弃疾 - -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