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赋清虚鉴赏
词的上片写病起后的心境。起句写其不思饮食。言其想着强吃一点,效果却不理想,身心状况并没多大起色。次句写因应之策。言其既然“强欲加餐”效果不好,万般无奈,只好陪伴病僧,长期吃斋念经,托身佛门。第三句写自己的心境。言此时此地,内心-片空虚,犹如缭绕的香烟从心头飘过,连一点香灰也没留下,真是万念俱寂,了无尘心,远离世界,清高极了,也淡泊极了,表达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情思。
词的下片写独坐停云观云、体验云之出没的理趣。“山上”句写云之出岫。陶渊明说:“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此处似化用其意,并以云自比,言自己早年本来无心出去做官,以功名富贵,就像朝来“云无心以出岫”,随风飘流一样,到处漂泊。“次第”二句从“鸟倦飞而知还”脱胎,言自己像出山之云,行雨之后就应归来一样,自己出而做官,为霖为雨,以济苍生,晚来,也是应该的。言外之意是说,落职还乡,也是一种归宿,自慰,真可以说是淡泊以明志。这四句以“云出岫”起,以“和归来”结,完整地体现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说:“此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不能为此言也。”对于此词所写,我们也应作如是观,应当说它表明了作者胸怀淡远,不能以普通景语视之。
浣溪沙·赋清虚: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2973.html
辛弃疾: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748.html
辛弃疾词作中与博山有关的有很多首,他长居带湖期间,常往来于博山,博山在他的生活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所以才会屡有题记,反复吟咏。这首《鹧鸪天·博山寺作》写于他四十多岁的壮年时期。
作者辛弃疾资料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_辛弃疾的诗集大全,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 查看详情>>
辛弃疾古诗词作品: 《鹧鸪天·自古高人最可嗟》 《洞仙歌·江头父老》 《瑞鹤仙·赋梅》 《鹧鸪天·浓紫深红一画图》 《清平乐·村居》 《贺新郎·碧海成桑野》 《念奴娇·用前韵和丹桂》 《霜天晓角·暮山层碧》 《洞仙歌·飞流万壑》 《浣溪沙·这里裁诗话别离》
古诗《浣溪沙·赋清虚》的名句翻译赏析
- 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 - - 辛弃疾 - - 《浣溪沙·赋清虚》
- 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 - - 辛弃疾 - - 《浣溪沙·赋清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