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创作背景
《偶题三首》是宋代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通过写闲适的生活而揭示做人治学的道理。第一首说凡事都有根源的道理;第二首是奋斗精神的赞歌;第三首诗表明寻求真理必须有笼罩全局的意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此诗大约作于乾道、淳熙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偶题三首》正是此类的诗篇。第一首说常人只见到翻云覆雨,却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学力行,也是有根底的。第二首诗通过对水在山中的奔涌,最终形成一川江水的过程,启示人们持之以恒的奋斗才能最终获得成功。第三首诗通过“探寻水源,寻求真源”的事例,表明了寻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会贯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倘若执其一端,认定真理就在这里,必如管中窥豹,是不能见到真相的。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4901.html
朱熹: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784.html
注释
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东观汉纪鲍永仁》:“更始役,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②不道:犹不知。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底处:何处。
③擘开:冲开。
④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⑤萦回:徘徊荡漾。
⑥筇(qió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唐李咸用《苔》:“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
作品译文
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
作者朱熹资料
朱熹的诗词全集_朱熹的诗集大全,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 查看详情>>
朱熹古诗词作品: 《熹次延之年兄韵敬题绍德庵真如轩写呈伯时季路二兄》 《梅·姑射仙人冰雪容》 《水调歌头·富贵有馀乐》 《次秀野咏雪韵》 《题可老所藏徐明叔画卷》 《谨次县大夫见属之韵》 《方广版屋·秀木千章倒》 《登閤皂山·叠叠层峦锁閟宫》 《方拙寮·一室归来万事新》 《金榜山·陈场老子读书处》
古诗《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的名句翻译赏析
-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 - 朱熹 - -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 - 朱熹 - -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 注释译文 - - 朱熹
- 古诗《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 鉴赏 - - 朱熹
- 古诗《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 创作背景 - - 朱熹
- 古诗《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注释译文 - - 朱熹
- 古诗《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 -注释译文 - - 朱熹
- 古诗《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创作背景 - - 朱熹
- 古诗《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注释译文 - - 朱熹
- 古诗《》- -注释译文 -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