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注释译文
注释
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东观汉纪鲍永仁》:“更始役,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②不道:犹不知。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底处:何处。
③擘开:冲开。
④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⑤萦回:徘徊荡漾。
⑥筇(qió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唐李咸用《苔》:“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
作品译文
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4901.html
朱熹: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784.html
这首小诗由叙而生感,因事而生议,体现了因小见大之意。首两句叙事:作者随着流水寻找溪水的源头,可是走到源头却又感到一片惘然。为什么呢?因为找不到源头之水又是从何而来。由此而引出第三句的感触:世界万物之源是很难找到的。这是唯心主义学派必然走入的死胡同。不过这里所指的万物之源是指程朱理学的宇宙观和伦理观,他们认为世界万物由太极而生,所谓“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那么,太极又是什么生的呢?是“无极”。“无极”又怎么样来的呢?这就陷入了不可知论,正如西方哲学家对人类的起源找不到答案时,便用“上帝创造了人类”来解释一样。正因为作者认为真正源头是永远找不到的,所以只能以“倚筇随处弄潺谖”自我安慰来结束了。
作者朱熹资料

朱熹的诗词全集_朱熹的诗集大全,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 查看详情>>
朱熹古诗词作品: 《次黄叔张宿凉峰韵》 《西屿·朝吟东渚风》 《宿休庵用德功壁间韵赠陈道人》 《和子澄白鹿之句》 《题西林院壁·巾屦翛然一钵囊》 《成诗·渡淮诸将已争驰》 《丹灶·仙人推卦节》 《长溪林一鹗秀才有落发之愿示及诸贤诗卷因题其后》 《四景诗·帘捲薰风半掩扉》 《西源居士斸寄秋兰小诗为谢》
古诗《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的名句翻译赏析
-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 - 朱熹 - -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 - 朱熹 - -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 注释译文 - - 朱熹
- 古诗《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 鉴赏 - - 朱熹
- 古诗《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 - 创作背景 - - 朱熹
- 古诗《墨梅·梦里清江醉墨香》- -鉴赏 - - 朱熹
- 古诗《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 -注释译文 - - 朱熹
- 古诗《》- -注释译文 - - 朱熹
- 古诗《》- -注释译文 - - 朱熹
- 古诗《墨梅·梦里清江醉墨香》- -作品注释译文 -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