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登多景楼赏析
词的上阕领起于登楼所见的萧索秋景。“寒眼”并非冷眼,而是“眼寒”,是冷落的景物使眼睛生出寒意,其实就是心寒、情寒。“乱空阔”初看颇不合情理,因为“乱”似乎与空阔关系不大。词人借秋天的背景将“乱”字与落叶相结合。秋天到来,落叶处处,使空阔的江天看起来零乱而萧条,如此理解,“乱空阔”自然就合情合理了。而萧条的愁情是由萧条的秋景引起。所以词人云“客意不胜秋”。不过词人并没有继续这种低沉的情绪,而是强行振作,越是愁恨低回,他越是要“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这显示了他的倔强和自信。在词人这种精心设计中,他在“最高楼”上目睹了“江山图画”的可舒可卷,听到了长江波涛汹涌中的“龙鱼悲啸”,并无余暇顾及小家子气的“诗愁”。可是,江山虽然壮美,却挡不住南宋国势日渐衰微。词人虽然倔强,壮志仍然难酬,此时的豪情,壮则壮矣,而悲愤却是掩在深处抹不去,勉强的豪情无法长久。当强提的那口硬气逐渐消退,一阵秋风秋露,此时词人寒意顿生,情绪再次低沉下来。
下阕抒情。在情绪跌宕起伏的登楼“望神州”之后,词人忽然有所悟继而感叹。国势衰微,有志者理应报国,可像词人这样的智勇双全人士却报国无门。他为此忧愤白头,平生的抱负理想、壮志豪情,只剩下今时的失落黯然。时光流逝,词人垂垂老亦,他壮志难酬。念至于此,词人虽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只有“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陪伴他的只有江月和沙鸥。情绪承接上阕结尾处的低回,显得不平、无奈、凄凉。
整首词气象阔大,语意爽直,悲壮激越,在历代登楼作品中别具一格。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71385.html
杨炎正: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829.html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是南宋词人杨炎正的作品,是首感怀秋日的词。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下片,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开合张弛,忽纵忽擒。
杨炎正是杨万里的族弟,与辛弃疾相交甚密。他和辛弃疾一样,都是力主抗金的志士,但却在朝廷的投降政策下无所事事,空有卓越才能和远大抱负而无从施展,这首词正是作者秋日感怀、触景生情时所作,用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
作者杨炎正资料
杨炎正的诗词全集_杨炎正的诗集大全,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查看详情>>
杨炎正古诗词作品: 《踏莎行·宿鹭栖身》 《柳梢青·生紫衫儿》 《贺新郎·梦里骖鸾驭》 《水调歌头·寒眼乱空阔》 《洞仙歌·芙蓉开了》 《念奴娇·杏花杨柳》 《玉人歌·风西起》 《寿周枢使·璧月秋光满》 《蘧老寄龙涎香》 《水调歌头·买得一航月》
古诗《水调歌头·登多景楼》的名句翻译赏析
-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 - 杨炎正 - -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 - 杨炎正 - -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 - 杨炎正 - -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 - 杨炎正 - -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