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赏析
该词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再写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作者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谒金门》:“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秦观这首词所写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捻”着花枝时,其爱花是何等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其惜花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下,乃继之以“无语”,正是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放花无语对斜晖”,七个字中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人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89626.html
秦观: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921.html
《阮郎归·宫腰袅袅翠鬟松》为宋代文人秦观所写的一首词。上片写爱,下片写恨,因爱而伤别,因离别而生恨意,意脉贯通,浑然一体。
词当作于哲宗绍圣三年(1096)词人离处州将迁移郴州前。暮春时节,词人将要远离,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离愁,所以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秦观资料
秦观的诗词全集_秦观的诗集大全,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扬州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 查看详情>>
秦观古诗词作品: 《醉乡春·唤起一声人悄》 《悼王子开·已矣知无憾》 《游仙·云车自天来》 《对淮南诏狱·淮海行摇落》 《题汤泉·温井霜寒碧甃澄》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 《送裴仲谟·君才出於德》 《春日·幅巾投晓入西园》 《赠虞道判·刀圭云母具晨餐》 《赠苏子瞻·叹息苏子瞻》
古诗《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的名句翻译赏析
-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拈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 - 秦观 - -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 - 秦观 - -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 赏析 - - 秦观
- 古诗《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 注释译文 - - 秦观
- 古诗《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 创作背景 - - 秦观
- 古诗《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 -注释译文 - - 秦观
- 古诗《风流子·东风吹碧草》- -赏析 - - 秦观
- 古诗《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赏析 - - 秦观
- 古诗《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注释译文 - - 秦观
- 古诗《秋日·月团新碾瀹花瓷》- -注释译文 - - 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