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方苞的诗 > >创作背景的意思

余石民哀辞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 作者:方苞 出自: 更新时间:2018-08-06
《余石民哀辞》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写了余石民师事戴名世的恭谨,侍奉老母的孝敬,被押送时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惋惜,以及在狱中临危不惧、坚持学习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余君品学兼优的精神风貌,折射出作者对余君的深切同情。这篇散文叙事简洁,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这篇散文写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余石民和方苞同因戴名世《南山集》案而被捕入刑部狱,余石民在狱中因病而死,方苞因文名盛世和众人相救,才免掉一死,以白衣身份入值南书房。在余石民灵柩回乡之时,方苞创作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余石民。

余石民哀辞: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733.html

方苞: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355.html

注释
1.余石民:即余湛。
2.人纪:人伦纪纲,封建社会约束人与人之间如君臣、父子、夫妇、朋友等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
3.性命:人性。我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人性是天命在人身上的体现,宋代以后的理学家特别提倡这种唯心的“性命”说。
4.逆气:忤逆之气。
5.悖(bèi)行,谬误的行为。
6.隐慝(tè):不可告人的邪恶行为。
7.周:周公,姓姬名旦,用武王之弟,为西周初年大政治家,相传他制礼作乐,为儒家尊崇的圣人之一。孔:孔子。
8.转:扭转、纠正。
9.论史事书:指戴名世《与余生书》。
10.遘(gòu):遭遇。
11.事戴:对待戴名世。事:侍奉,对待。
12.宋儒:指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等。
13.危坐:端正地坐着。
14.怼(duì):怨恨。
15.偷苟:苟且偷生。安宅:安全之所。《孟子·公孙丑上》:“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16.信:确实。
17.膈噎(gé yē):饮食不能下咽。
18.提解:押送启程。
19.丧(sǎng):灵柩。
20.“履道”句:行于平坦大道却潜伏着颠仆的危机。《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履:行。坦:平坦宽广。
21.延:波及,牵连。鬼伯:众鬼的头目。《古乐府蒿里曲》:“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22.瘐(yǔ)死:犯人病死狱中。
23.泯(mǐn):灭。
24.夫(fú)人:此人,指余湛。
白话译文
从我有对辨识事物的能力以来,看到的人很多了,但是对于圣贤的学问有追求的人,没有。道德沦丧已经很久了,人伦纪纲依靠着来维系的东西,只是利益,并且人性依靠来安定的东西,只有喜好和欲望了。一个家族中,没有不做乱的人,没有无忤逆之气的人,一个人的身上,没有无错误行为,无不可告人的行为的。我不知道周公、孔子转世再生,还有没有改变世风的办法没有?
康熙壬辰年,我和余石民都应为受到戴名世《南山集》案件的影响共同被逮捕。余君从小就在戴名世那里接受教育,戴名世的集子中有和余君谈论史事的书信,你(余石民)没有回复他。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突然一天灾祸发生,余君家破人亡,遭遇疾病在狱中死去。但是侍奉恩师戴名世礼节很是恭敬,死前的一段日子,还每天都购买宋儒的书,端正地坐着探索阅览,看你身处危难却不怨恨自己的老师,这是能够以人世的伦理为重而不因为利益分离和聚合的行为;看你在将要死却致力于学习不松懈,这是能够断绝苟且偷生却不把嗜好和欲望当做安全之所的表现。当初我对你说:“用来面对患难的办法确实知道了。即使这样,你有年老的母亲,不要因为爱好学习而忘记了为母亲忧虑。”你默默没有说话,而最终饮食不能下咽,他内心自己感到很苦,不是别人知道和理解的。
你押送启程,全程的父老兄弟出来到城门外送行,都说:“余君竟然到这种地步!”现在余君家破人亡却不能够完成侍奉母亲的愿望,我担心没有见识的人听到这件事,更加把坚守正道看成灾祸因而安心于邪恶的行为,在他灵柩运归故里的日子,写这篇文章来表达我的哀痛。
余君名湛,字石民,出生于顺治某年月日,死在康熙壬辰年四月十六日。悼词曰:履道坦兮危机伏,人祸延兮鬼伯促。母遥思兮望子归,子瘐死兮母不知。身虽泯兮痛无涯,天生夫人也而使至于斯!

作者方苞资料

方苞

方苞的诗词全集_方苞的诗集大全,方苞,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人,生于江宁府。桐城桂林方氏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方苞官至礼部右侍郎。苞生于江苏六合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 查看详情>>

方苞古诗词作品: 《裴晋公·不去为无耻》 《严子陵·君臣本朋友》 《挽李馀·公既为邦伯》 《别叶尔翔·四海故人尽》 《陶渊明·陶潜经世人》 《展断事公墓·不拜称元诏》 《挽李馀三方伯》 《薄暮自枞阳渡江赴九华》 《展断事公墓》 《挽李馀·金门同载笔

《余石民哀辞》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