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与欧公语译文
欧阳修曾经跟我说过这样的事情:有人生了病,医生问他是怎么得病的,他回答说:“坐船时遇上刮大风,惊恐害怕,然后就病了。”医生就在使用了多年、被舵工手上出的汗水浸透了的船舵把柄上用刀刮下一些碎屑来,加上丹砂、茯神一类的药,泡水给他喝了,他的病就好了。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上说:“治疗出汗多的毛病,可以用麻黄的根节(麻黄,中药名,以茎枝入药,性温、味辛微苦,功能发汗;根节入药,性平、味甘,功能止汗)和被人用旧了的竹扇(上面浸透了人的手汗)来打成碎末让病人服用。”欧阳修就说:“医生凭借自己的揣度配药大都像这样,初看好像儿戏,然而有时还真有点疗效,恐怕这其中的道理还不容易招致责难吧(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我就对欧阳修说:“把毛笔、墨锭拿来烧成灰给学生吃,能够治疗愚蠢和懒惰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喝了伯夷(古代最清廉的人)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疗贪心;吃了比干(古代最忠诚的臣子)吃剩下的饭菜,就可以改掉谄媚的毛病;舔一舔樊哙(古代勇敢的壮士之一)用过的盾牌,就可以医治胆小的毛病;嗅一嗅西施(古代最美的女人)的耳环,就可以治好天生的丑怪残疾啦。”欧阳修听了我的话,大笑起来。
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润八月十七日,我坐船进入颍州地界,因而想起20年前在这颍州拜见欧阳修的事,偶然回忆起当年跟欧阳修的一番笑谈,姑且把它了记下来。
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内去赈济。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并不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润八月十七日,我坐船进入颍州地界,因而想起20年前在这颍州拜见欧阳修的事,偶然回忆起当年跟欧阳修的一番笑谈,姑且把它了记下来。
记与欧公语: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749.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牲畜是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内去赈济。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并不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望江南·超然台作》 《观开西湖次吴左丞韵此诗为道潜作》 《皇太妃阁·孝心日奉东朝养》 《书双竹湛师房·我本江湖一钓舟》 《李氏园·朝游北城东》 《苏州姚氏三瑞堂》 《竹坞·晚节先生道转孤》 《谢张太原送蒲桃》 《和钱四寄其弟龢·再见涛头涌玉轮》 《观棋·五老峰前》
古诗《记与欧公语》的名句翻译赏析
-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 - - 苏轼 - - 《》
-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 - - 苏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