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褒城驿壁赏析
文章以作者亲眼看到褒城驿的残破、同驿吏谈话、听老农说话、发抒内心感慨和题壁为线索组织材料,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写得深刻。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褒城驿原号天下第一,现已残破荒凉。驿吏述说其原因是来往宾客对驿馆没有顾惜之心。该段写作者的所见、所闻,可分两个层次。从“褒城驿号天下第一”至“乌睹其所谓宏丽者”,为第一层次,写作者的所见。“褒城驿号天下第一。”起句突兀,造成悬念,而接着写的却是一派残破景象。作者从“沼”、“舟”、“庭除”、“堂庑”四个方面写出了该驿的破败荒凉景象,运思与结构奇特,从这名实悬殊的矛盾中巧妙地提出并凸现了问题。第二层从“讯于驿吏”到“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写作者的所闻,即写驿吏所述驿馆破败的原因。驿吏先从褒城驿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来往的车马人员之多追述了忠穆公严震扩充驿站建筑的原由。“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一句,把褒城驿在当时的盛状作一交代,与开头的“天下第一”呼应,接着便讲述所以破败荒凉的原因:来往宾客多,而且都是“暮至朝去”,对驿站没有一点爱惜之心。“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由于‘‘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因此致使“日益破碎,不与曩类”。这些描述画出了大小官吏对驿站恣意破坏而无所顾惜的恶劣态度,并与上文“视其沼”、“视其舟”、“庭除甚芜”几句相照应。这段驿吏的话是就驿站本身如何遭受破败而占。“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是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写“老农”的话,说明天下州县尽如驿站:州县的残破是由于朝廷对刺史、县令任用不当,并且更易频繁,人无恒心。这是在第一部分基础上的生发。老农的话的核心,是“举今州县皆驿也”。这句话跟第一部分首句一样起得突兀,他把天下州县直接跟褒城驿相比,其中蕴藏着非同凡人的见解,在突兀中显得奇崛。于是,他先追述盛唐景象,“吾闻开元中”等句所写的开元盛世人民富足安乐的情况,其兴旺繁荣景象,犹如忠穆公时的褒城驿,所不同的只是先后次序而已。对褒城驿先写破败,然后再补叙往昔的繁荣;对天下州县,先写过去,然后写现在。如今天下没有战争,边疆也安宁,“户口日益破”、“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这些破败凄凉景象,很像“日益破碎不与曩类”的褒城驿。由“昔”到“今”,作者用的是顺叙手法,具体地画出了晚唐日薄西山的没落相。笔触粗犷有力,蕴涵着对晚唐统治者的不满。接着便说造成破败的原因:一是“轻任刺史、县令”,由于整个国家政治的腐败,刺史、县令选用不当,政治素质十分低劣;二是“又促数于更易”,先是“三岁一更”,现在是“一二岁再更”,更易频繁,致使官吏不安职守。“在刺史,曰:‘我明日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于是便“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更易频繁,其实也是“轻任”的一种表现。因此,在上述两个原因中以“更易”频繁为主。刺史和县令说的“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与第一部分中的“暮至朝去”相同,所以说“举今州县皆驿也”,由此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牢牢地胶接在一起了。何况这部分所写的三个内容与前一部分所写的三个内容十分相似,所以老农(也是作者)就把它们进行类比,显得十分深刻精警。这全在于类比得精当,一个“皆”字占尽风骚。
第三部分,作者慨叹州县之弊政更有甚者,最后归结到题壁。这一段是作者的议论,以“呜呼”领起,感慨无穷。“州县真驿耶?”这一反诘句用得分外有力,在疑句中予以肯定,说明这是人们难于想象的,而且还有更严重、更可怕的,在新旧官员交替的间隙,州县里狡猾的胥吏们借机恣意欺压人民、出卖州县。“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六句,表明作者对吏治腐败的极为深切的认识,照此下去,一切都难以收拾、难以挽救了。这为唐王朝的没落唱了挽歌,较之第二部分作品的深度又进了一层。
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十分深刻,还由于写作上有其独特之处。其一,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由驿站到天下州县,引导读者的认识逐步深化。作者写褒城驿残破之状和残破的原因,不是最终目的,他是要由此引出天下州县腐败的现状和原因。“皆暮至朝去”,“无有顾惜之心”,是驿馆宾客和州县官吏的相似之处,作者敏锐地把握住这个共同点,从而达到以小见大揭露吏治腐败的目的。在结构安排上,作者从褒城驿入题,写自己所见、所问、所闻、所感,最后归结到题壁,仍回到褒城驿,线索十分清楚。其中,老农不一定实有其人,这是作者假托人物为自己代言。其二,采用对比的写法,使今昔、正反的差别十分明显。文章开头的“褒城驿号天下第一”的美名与作者寓目所见的残破之象对比,引人探究原因。驿吏所述褒城驿昔日之雄大与今日之破败又呈对比。老农插话中开元富蕃与今日天下凋敝也呈对比。由于用了一系列对比,驿馆与州县之残破与残破原因就昭然若揭,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量。其三,行文前后呼应而又有错综变化。如“沼”、“舟”、“户口”、“垦田”、“财力”等句都注意了前后呼应。
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置备酒菜邀我同游龙鸣山,龙鸣山即是无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只见两山如双虫对峙,相距百步,向东绵延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三四里,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久,只见峭壁对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多石,云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额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颗古松,直径数抱粗。高耸云霄的篁竹则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云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西即是五代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所种植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旷,直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是抬脚攀登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未往上登。
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着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面可坐几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气氛热时如夏,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也各得其乐。酒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与长老告别,出了寺门。走了一里,众人余兴未尽,席地而坐,分了韵脚赋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回来。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通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舞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玩所见之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
第一部分写褒城驿原号天下第一,现已残破荒凉。驿吏述说其原因是来往宾客对驿馆没有顾惜之心。该段写作者的所见、所闻,可分两个层次。从“褒城驿号天下第一”至“乌睹其所谓宏丽者”,为第一层次,写作者的所见。“褒城驿号天下第一。”起句突兀,造成悬念,而接着写的却是一派残破景象。作者从“沼”、“舟”、“庭除”、“堂庑”四个方面写出了该驿的破败荒凉景象,运思与结构奇特,从这名实悬殊的矛盾中巧妙地提出并凸现了问题。第二层从“讯于驿吏”到“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写作者的所闻,即写驿吏所述驿馆破败的原因。驿吏先从褒城驿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来往的车马人员之多追述了忠穆公严震扩充驿站建筑的原由。“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一句,把褒城驿在当时的盛状作一交代,与开头的“天下第一”呼应,接着便讲述所以破败荒凉的原因:来往宾客多,而且都是“暮至朝去”,对驿站没有一点爱惜之心。“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由于‘‘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因此致使“日益破碎,不与曩类”。这些描述画出了大小官吏对驿站恣意破坏而无所顾惜的恶劣态度,并与上文“视其沼”、“视其舟”、“庭除甚芜”几句相照应。这段驿吏的话是就驿站本身如何遭受破败而占。“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是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写“老农”的话,说明天下州县尽如驿站:州县的残破是由于朝廷对刺史、县令任用不当,并且更易频繁,人无恒心。这是在第一部分基础上的生发。老农的话的核心,是“举今州县皆驿也”。这句话跟第一部分首句一样起得突兀,他把天下州县直接跟褒城驿相比,其中蕴藏着非同凡人的见解,在突兀中显得奇崛。于是,他先追述盛唐景象,“吾闻开元中”等句所写的开元盛世人民富足安乐的情况,其兴旺繁荣景象,犹如忠穆公时的褒城驿,所不同的只是先后次序而已。对褒城驿先写破败,然后再补叙往昔的繁荣;对天下州县,先写过去,然后写现在。如今天下没有战争,边疆也安宁,“户口日益破”、“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这些破败凄凉景象,很像“日益破碎不与曩类”的褒城驿。由“昔”到“今”,作者用的是顺叙手法,具体地画出了晚唐日薄西山的没落相。笔触粗犷有力,蕴涵着对晚唐统治者的不满。接着便说造成破败的原因:一是“轻任刺史、县令”,由于整个国家政治的腐败,刺史、县令选用不当,政治素质十分低劣;二是“又促数于更易”,先是“三岁一更”,现在是“一二岁再更”,更易频繁,致使官吏不安职守。“在刺史,曰:‘我明日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于是便“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更易频繁,其实也是“轻任”的一种表现。因此,在上述两个原因中以“更易”频繁为主。刺史和县令说的“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与第一部分中的“暮至朝去”相同,所以说“举今州县皆驿也”,由此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牢牢地胶接在一起了。何况这部分所写的三个内容与前一部分所写的三个内容十分相似,所以老农(也是作者)就把它们进行类比,显得十分深刻精警。这全在于类比得精当,一个“皆”字占尽风骚。
第三部分,作者慨叹州县之弊政更有甚者,最后归结到题壁。这一段是作者的议论,以“呜呼”领起,感慨无穷。“州县真驿耶?”这一反诘句用得分外有力,在疑句中予以肯定,说明这是人们难于想象的,而且还有更严重、更可怕的,在新旧官员交替的间隙,州县里狡猾的胥吏们借机恣意欺压人民、出卖州县。“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六句,表明作者对吏治腐败的极为深切的认识,照此下去,一切都难以收拾、难以挽救了。这为唐王朝的没落唱了挽歌,较之第二部分作品的深度又进了一层。
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十分深刻,还由于写作上有其独特之处。其一,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由驿站到天下州县,引导读者的认识逐步深化。作者写褒城驿残破之状和残破的原因,不是最终目的,他是要由此引出天下州县腐败的现状和原因。“皆暮至朝去”,“无有顾惜之心”,是驿馆宾客和州县官吏的相似之处,作者敏锐地把握住这个共同点,从而达到以小见大揭露吏治腐败的目的。在结构安排上,作者从褒城驿入题,写自己所见、所问、所闻、所感,最后归结到题壁,仍回到褒城驿,线索十分清楚。其中,老农不一定实有其人,这是作者假托人物为自己代言。其二,采用对比的写法,使今昔、正反的差别十分明显。文章开头的“褒城驿号天下第一”的美名与作者寓目所见的残破之象对比,引人探究原因。驿吏所述褒城驿昔日之雄大与今日之破败又呈对比。老农插话中开元富蕃与今日天下凋敝也呈对比。由于用了一系列对比,驿馆与州县之残破与残破原因就昭然若揭,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量。其三,行文前后呼应而又有错综变化。如“沼”、“舟”、“户口”、“垦田”、“财力”等句都注意了前后呼应。
书褒城驿壁: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763.html
孙樵: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365.html
游览名胜的人,逢好天气是乐事,遇到理想的地点又是乐事,而同游的又都是优秀的人物,大家因为相处和谐、郁闷抒发、心情畅快而写写文章,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置备酒菜邀我同游龙鸣山,龙鸣山即是无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只见两山如双虫对峙,相距百步,向东绵延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三四里,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久,只见峭壁对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多石,云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额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颗古松,直径数抱粗。高耸云霄的篁竹则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云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西即是五代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所种植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旷,直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是抬脚攀登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未往上登。
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着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面可坐几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气氛热时如夏,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也各得其乐。酒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与长老告别,出了寺门。走了一里,众人余兴未尽,席地而坐,分了韵脚赋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回来。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通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舞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玩所见之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
作者孙樵资料
孙樵的诗词全集_孙樵的诗集大全,孙樵,字可之,关东人。晚唐著名文学家。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晚年寓居遂州方义县,并葬于方义县长乐山。唐宣宗大中九年,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广明初,黄巢入长安。樵随僖宗奔赴歧陇,授职方郎中,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查看详情>>
孙樵古诗词作品:
古诗《书褒城驿壁》的名句翻译赏析
- 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 - - 孙樵 - - 《》
-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茅;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 - 孙樵 - - 《》